辽宁扶贫攻坚唱响“圆梦三叠”

11.11.2013  16:36

移民扶贫圆康居梦 产业扶贫圆致富梦 信贷扶贫圆创业梦

  “我家以前住在山上的泥坯房,交通不便。几年前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搬下山,不但住上大房子,还开了农家乐,生活不愁,过得真舒心。”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湾湾川村的刘淑艳对记者说。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越来越多像刘淑艳一样的农民摆脱了贫困状态。2012年,全省年人均收入2200元以下贫困人口实际减少131.1万人,完成计划的102%。1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之和达到222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2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49%、25.67%、15.54%。辽沈大地唱响了扶贫开发的“圆梦三叠”。10月28日,新宾满族自治县大四平镇马架子村的孙业民高兴地告诉记者:“山下的房子已经建好,水电等配套设施弄好就可以住进去了。”原来,他家多年住在山上,房子漏风不说,后墙还要用木棍支撑。村里今年集中为20户建了新房,他们今冬就能入住。

  据介绍,辽宁省移民扶贫工作从2000年全面展开,到2012年底,全省财政共投入移民扶贫资金2.76亿元,完成移民扶贫4.07万户、13.65万人,移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辽宁省政府决定实施移民扶贫康居工程,用5年时间让有困难的4.3万农户、15万人受益于移民扶贫,实现安居乐业。

  近年来,辽宁省对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为产业化扶贫增添了动力。2004年至2011年,省财政安排扶贫贴息资金1.43亿元,专项用于省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共引导金融部门发放扶贫贴息贷款25.5亿元。

  桓仁县桓仁镇四河村的胡连勤家有7亩稻田,加入桓仁华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后,专门为桓仁华昕特色农业发展公司种“京租稻”。他家今年还购买了一台,帮社员插秧,收点服务费,胡连勤的生活渐渐富起来。

  在多年的扶持和培育下,辽宁省各级扶贫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65家,其中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24家,省级206家,市、县级335家,年均带动贫困农户18.57万户,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实现了资源优势到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的转化,产业化扶贫圆了许多农民的致富梦。

  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扶贫是专门为贫困农民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目前已成为扶贫开发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5年成为项目试点省份以来,辽宁省小额信贷项目已呈现出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12年底,辽宁省小额信贷扶贫已发展到20个县(市),覆盖449个贫困乡镇。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4.88亿元,累计向9.06万户贫困农户发放13.08万笔贷款,单笔贷款平均6735元。去年全年贷款6.6亿元,6万多户农民沾了“小贷”的光,走上了创业路。

  辽宁省扶贫办主任柴久凤介绍,通过小额信贷项目的扶持,培育了农村市场发育良好、适宜贫困户发展的种植、养殖、特产业、运输业等微型项目,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集约规模生产格局,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贷款农户的创收性生产活动成功率达到98%以上,农户平均每贷款1000元可以增收450元以上。□农民日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