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基点

07.04.2015  13:17

辩证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基点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作者: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刘光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基点和时代特征,为我们党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决策部署提供了基本依据。我们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的精髓要义。

   当代中国处于“三个没有变”与“三个前所未有”共存的阶段,必须把实现国家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作为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三个没有变”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三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坐标,强调“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前进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把“三个没有变”与“三个前所未有”统合在一起,是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客观基点的辩证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认真领会。

  “三个没有变”,意味着当前我国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能头脑发热、超越阶段,必须坚持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基本路线的贯彻一以贯之,中国的发展接续发力。习近平同志重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最大实际和客观基点,强调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体现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同时也要看到,当代中国虽然处于“三个没有变”阶段,但与初级阶段的早期时段又有很大不同,体现出阶段性的新特点,这就是“三个前所未有”。“三个前所未有”,标志着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中的较高阶段,是正在逐步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迈进的爬坡过坎阶段。李克强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的致辞中提出“双中高”,即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应当说,“双中高”是当代中国所处发展阶段基本面的准确概括,标志着那些象征初级阶段的中低端的发展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的中高端的发展逐步进入历史主流。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既考验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的历史耐心,又考验我们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战略决心。这个历史耐心,就是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跑好每一棒,把历史的接力赛稳健地推进下去;这个战略决心,就是要团结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坚决斗争、勇毅笃行,努力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巨大风险,推动中国实现由大向强的跃升。为此,必须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也是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