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资阳生活文化缩影——剃头匠爷爷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见习记者 谭智慧)四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刘爷爷就起床。准备好“赶场(赶集)”的剃头工具(一个洗头盆、两把椅子、一瓶洗发水、一块镜子、一把剪子、几个刮胡刀片以及挖耳工具)。时间一到,便带着老伴儿到雁江区鱼市口一个街边角落给等待多时的“老伙计们”剃头。
4块钱的剃头费、6块钱的剃头全套(剃头、挖耳、修面),与现在年轻人亲睐的美发店相比,价格十分便宜。来找刘爷爷剃头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对发型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
正在给顾客修面的刘爷爷
修面:一块薄薄的刀片,用毛巾打湿面颊,就开始刮胡子。没有想象中的疼痛,这完全是几十年的手艺所练就就的。
刘爷爷说起给人剃头的经历总有说不完的话。刘爷爷十七岁开始跟随师傅学习剃头,二十岁出师,自己单独做起了剃头匠。刘爷爷说,在他们那个年代不需要单独的一个店铺,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就行,比如,街边的屋檐下。二十二岁刘爷爷结婚了,从此以后一个人的工作由两个人来分担。刘爷爷从此专门负责剃头方面的技术活,洗头和招呼顾客就成为了刘奶奶的工作。
正在给顾客洗头的刘奶奶
洗头:一个洗脸盆,一个不锈钢水盅,简单的洗发水。(据刘奶奶说,以前洗头的洗发水都是用自制的皂角。)
刘爷爷和老伴儿靠剃头养活了四个儿女,现在儿女们都在城市里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子女们都让两个老人不要再给人剃头,好好在家享福。虽然,每个月几百块的剃头收入不高。可是,刘爷爷说“天生劳碌命”“闲不下来”。到现在,年满花甲的刘爷爷从事剃头已有40余年。如今,刘爷爷和老伴儿小小的剃头摊仍然吸引着老年人的光顾,不过据刘爷爷说其中大多数顾客都是常客,熟识的“老伙计”。
刘爷爷正在给顾客挖耳
挖耳:用自制的探照头灯照明,右手用挖耳勺,有时用一个小镊子。(据刘爷爷说,照明的头灯已经伴随老人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