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体育教育透视:困难大 变革慢 求突破
(郑凯伦)“2015年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启动仪式在26日上午结束后,作为篮球季三大核心部分之一的校长交流会继续在西安培华学院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小学校长与支教志愿者聚在一起,与记者分享了他们在一线见证的贫困地区体育教育难题,献上宝贵的意见。
现实困难大
校长和志愿者们普遍反映,缺钱、缺师资是摆在贫困地区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最显著的现实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练市镇国强民工子弟学校的郑锐校长对记者坦言,他们学校目前最紧缺的是专项体育资金。“有了钱,就能买体育器械和装备,硬件就能搞上去,也能请到好老师把软件搞上去,”他说,“没有钱,其他措施都不见得长久。”
资金少不怕,怕的是分配不均。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留守儿童学校的王庆云校长透露,目前有一些运动项目的确获得政府较大力度的扶持,但类似篮球和羽毛球这种场地、资金、设备要求少的项目反而得不到专项资金扶持。郑锐校长对此说法表示赞同:“我的学校没有条件搞足球场,只有篮球场地,但设施不行。”
即便有了钱,优良的师资也是一人难求。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常村镇中心小学的毛献诚校长告诉记者,乡镇级的公立小学往往请不起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体育老师往往请‘老民(办教)师’担任,很多人都搞不清篮球等项目的玩法和规则。
“人家师范生谈对象、安家啥的都在县里,没人乐意来乡镇学校,”毛献诚叹道。
缺乏好的体育老师,贫困地区的体育课自然质量不会高。姚明在支教时就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老师给他们讲解底线边线的正确含义,没人教他们游戏的规则,体育课往往就变成‘放羊’了,孩子们一个个疯跑,这可能也能实现一定锻炼效果,但肯定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的好。”
难怪,在26日的启动仪式上,姚明问汉中西乡培华希望小学的学生谢佳诚“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小谢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告诉大姚:“最希望有专业教师!”
观念变革慢
在资金、师资匮乏之外,贫困地区在观念上也并不重视体育。
来自绵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毛海洛去年赴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哈洛乡中心学校支教,他认为与简陋的条件相比,家长普遍不重视教育是更为严重的制约因素。
“当地人流行的观念是‘读书没有用,不如去打工’,更不用提体育了,”毛海洛说,“因此我在支教时一直试图告诉孩子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读书能令你们走出大山。”
的确,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并不止于强身健体。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王旭东副秘书长强调,参加体育运动对少年儿童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可“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并学会尊重规则和权威,令它们较快社会化,为未来的成功打好基础。”正如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一句名言所说:健康的身体孕育健康的灵魂。
然而,家长们并不都能看到身心间这种互促关系。王庆云校长认为,在贫困地区体育教育中主要存在两对矛盾,即文化课和体育课之间的矛盾以及安全与体育之间的矛盾。从家长的考虑出发,两对矛盾中的前项总是压倒后项。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11年完成的一项“阳光体育公众调查”显示,87.0%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其中64.9%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不过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65.5%的家长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让孩子以学习优先。
三点求突破
面对上述难题,破解之道又有哪些?校长、志愿者和专家在这两天的研讨会上纷纷建言献策,提出的解决途径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在各所学校建立标准化体育教学模式并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很多小学校长共同反映的问题。
姚明今年3月去四川支教,主要目的是为篮球季活动的志愿者准备一份指导大纲。姚明介绍说,这份大纲将发给所有志愿者,在支教活动结束后也将留给各个小学,作为日后以标准化开展篮球活动的参考。
毛海洛介绍说,篮球季的志愿者也会抽出时间培训当地体育老师。“有一次有三名当地老师来找我,我教给他们篮球的场地、规则和站位等,希望他们能令这些孩子对篮球的爱好延续下去,”他说。
其二是令热爱体育的学生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令他们带动“小伙伴”一起锻炼。
“你不可能改变每一个孩子,但只要你改变了哪怕一两个人,他们也会继续改变其他人,”姚明说,“一个小孩玩疯了带动身边小团体一起玩是很常见的事。”
其三是注重培养志愿者。对于很多自己就是农村生源的体教专业学生而言,参加此类支援项目,也是一种自我提升,可以深化他们对体育精神的了解。毕竟,这些志愿者本身也还只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讲话都紧张,新生自我介绍时都快晕过去了,”毛海洛一边腼腆地笑着一边回忆说,“通过篮球季这段支教经历,我现在能主动与人交流了,回到大学还当上了团支书。”
正如姚明所说,“每位志愿者都像星星一样,努力发光发热,用自己的光照亮了夜空”。如果本身不足以产生光和热,星星又要怎样照亮夜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