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里看扶贫:河北广宗如何“摘帽”
(杨文娟)面对51万亩耕地土质沙化,20.9万农民生活贫困的现状,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广宗县如何扶贫?扶什么,怎么扶?
“过去扶贫,更多的是送点东西给点钱,对农民来说是解了生产生活上的一时之需,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县扶贫办主任张云湘说。针对广宗县耕地沙化,漏水漏肥,只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耐旱农作物,产量低且收入少的情况,副县长孙善凯认为,“产业扶贫才是根本途径。”
近年来,广宗县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引导支持农民发展大棚种植,依靠培育新产业使农民彻底脱贫。南寺国村村支书张芝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占地3亩的大棚投资是2万元。扶贫资金给补1.2万元,农户自己出8000元。种植葡萄一亩差不多能赚15000块,比原来种粮食一亩收入几百块强多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广宗县已发展设施蔬菜4万亩,露地瓜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成立了绿聚然、绿尤等一批省市级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6个蔬菜交易市场、一个高标准育苗基地。到目前为止,全县经过推广设施蔬菜种植以及设施家禽、牛猪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率已达45%,成为省级产业化扶贫示范县。
为摆脱最让农民担心的扶贫资金“绕弯”的困局,今年广宗县改革了扶贫资金下拨制度,扶贫款直接由县财政拨付到农户手中。扶贫款直拨到户,让北苏村大棚种植户崔荣杰特别高兴:“种大棚菜是好事,可家里不富裕,总盼着早一天见到扶贫款。往年村里人领扶贫款都要到县里、乡里打问好多次。今年,还没等我去打问,8000元的扶贫款已经打到我的粮补卡上了。”
在培育大棚种植过程中,一些种植农户也有顾虑:路不方便,万一运不出去怎么办?都种大棚卖不出去怎么办?
“我们经过认真反思,改变了思路,变扶贫开发为开发扶贫。”孙善凯说。广宗县出台了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并筹资3300万元修建了33公里的产业路,贯穿2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
“产业路就修在我们村头。”张芝文说,村里三成的耕地都建起了大棚。现在,村里又把产业路两侧500多亩土地收回来统一整合,建设大棚。产业路的打通,让产品只供邢台本地,变成现在的湖南、浙江、内蒙等外地商家的采购基地。西红柿集中上市那几天,全县外运蔬菜达20万公斤。同时,县里鼓励各村建冷库、建育苗厂、建市场等,给予资金扶持。今年,产业路两侧已建起了9个千亩示范方,让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