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大家谈】马院:以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助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1.09.2018  12:50

编者按:

本科教育教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及支撑,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如何回归以“使命观—人才观—教学观”为理念的教育初心;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践行大学的社会使命与师者的育人职责,积极探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都是值得所有西南科大教职员工深思的问题。

   

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以一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助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黎万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院之本,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下大力气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努力使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魅力课程”。

五师工程:培育思政课教学“梦之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师道提升、师楷塑造、师途帮扶、师能助推、师绩展示”五师工程,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四个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政治过硬、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年来,学院多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校教学名师、校教学良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多人入选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获得四川省思政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各等次奖项十余次;40余人次获得校教学评价奖励;学院获得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支持。

协同创新:铸就教学改革新高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特点,为此,学院牢固树立OBE理念,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掀起“课堂革命”。一方面,学院“立足思政谈思政”,开展探究式、参与式、个性化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另一方面,学院“跳出思政谈思政”,探索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转化的新路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和新载体,力争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道”,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协同创新。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教学改革上硕果累累,先后获得省部级及校级教改项目50余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2017年2月28日,《中国教育报》以《西南科技大学打造思政教育“两支队伍”:让理论从“本本”中走出来》为题对学院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度报道,该报道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新闻一并配发在《中国教育报》的头版,《教育导报》、教育部网站、省教育厅网站、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权威媒体、主流媒体纷纷转载。2018年6月5日,《四川日报》和《教育导报》对我院陈君锋老师和文艺学院武慧老师共同打造的“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ing”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内外联动: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理论化为思想与行动的关键环节。多年来,学院立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特点和需求,建立了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企业精神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国防和科技教育基地、警示和法制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基地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20家,并在各基地推荐的基础上选聘了部分基地负责人作为实践教学的兼职指导教师,构建起一个又一个“行走的课堂”、“创意的课堂”,每年组织全校各专业2000多名学生到相关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构建外部实践教学基地群的同时,学院多方筹措资金,打造了情景式、体验式的红色试验场——思想政治理论课影视教育中心,该中心综合运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以红色影视文化、党和国家重大事件等为展示内容,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将理想信念教育具象化、生动化,使之入耳、入脑、入心,让学生在浸入式的教学实践中,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将党的主张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最终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吴安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