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6门教师教育课程正式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02.2017  13:39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的通知》(教师厅函[2017]3号),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辉教授主持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周晓林教授主持的《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育科学学院靳彤教授主持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学院刘世民教授主持的《教育见习与实习》、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教授主持的《幼儿园教育评价》、计算机科学学院谭良教授主持的《计算机学科教学法》等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反映良好,全部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审核验收,成功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称号有效期为5年。至此,我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达到9门,其中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数位居全国所有高校第6位,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2位,全省高校第1位。

  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旨在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其建设共分申报立项、课程设计与建设、中期检查与完善、课程验收与整改、课程维护与荣誉认定等主要阶段。为切实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学校教务处多次组织召开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会,结合《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建设指南》和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有关要求,对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阶段要求和建设重点进行了反复研讨,并从人员保障、技术条件、教室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为课程组开展建设工作提供了充分保障,为课程顺利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做了大量工作。围绕精品资源建设和共建共享工作,各课程团队开展了大量建设工作,2013年4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6门课程成功入选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项目;2014年11月,6门课程全部顺利通过教育部中期检查;2015年至2016年,6门课程陆续上线“爱课程网”,面向全国所有教师、学生、社会人士等学习者开放,社会评价良好,全部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终期检查;2017年1月,6门课程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结题验收检查,正式获得“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

  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建设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其中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46门、四川省精品课程59门、四川省双语教学课程12门、四川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课程2门,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地方师范大学中前列和四川省省属高校第1位,为学生培养提供了较高水平的课程平台。

  “十三五”期间,为顺应“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学校将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打造“传统课堂+在线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情境,深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积极加强外部教学资源的引入和使用,着重推进校内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应用与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据悉,在前期使用尔雅、智慧树、清华学堂在线等通识课程基础上,本学期学校将以进一步信息化教学为重点,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加强在专业课程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和MOOC试点,目前已与“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开展了多轮前期协商,相关建设工作将于近期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