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诗歌节演职人员尽心尽力排练开幕式节目

12.07.2014  06:48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前排8位女孩注意拉开相互间的距离,跟着音乐节奏统一托起手中的红烛。”昨(11)日14时,绵州大剧院舞台上,演职人员各就各位,正在导演组的耐心指导下,配合灯光、音响,认真地排练第四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为了新中国》篇章中的节目。

音乐响起,帷幕轻轻拉开,舞台上刻着《诗经》选段的竹简缓缓移动,在这诗风古韵中,“闻一多”先生徐徐走来,“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随着铿锵有力的朗诵,做手捧蜡烛状的舞蹈演员纷纷从指定位置迅速、有序地登场。《为了新中国》篇章由《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赵一曼——滨江述怀》、《闻一多——红烛》三部分组成,表演形式为情景诗朗诵,整场表演将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艺术团的50余位演员配合完成。

为了给观众呈现一台完美的视听盛宴,现场的演职人员都非常尽心尽力。第一遍排练,导演组要求演员走台、对光,熟悉自己的舞台位置;第二遍排练时,执行导演不断地喊停,“闻一多,你上前一步,眼神对上了才开始”、“托蜡烛的时候,手要放平”、“赵一曼,踩准乐点”……导演组时而上台调整舞台道具,时而调光,一发现演员表情、动作、队形不到位,就立即纠正。而台上演员,无论年龄大小,都很认真地听着,并及时改正。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遍合练,导演组给了全部音乐、灯光,演员们都记住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漂亮地完成了整个过程。

7月7日接到表演通知后,我们团就加班加点练习了。”市艺术剧院演员岳磊介绍说。因为情景朗诵,需要舞蹈演员和朗诵演员默契配合,所以队形、表情、动作等舞台表演形式就非常重要。“同事们都非常重视这次开幕式表演,每天集体排练结束后,大家都会自发加班。聚在一起反复回忆导演组的每一个要求,揣摩台上的每一个细节。合排通过后,岳磊并没有立即离开剧院,在观众席中仔细寻找自己的舞台位置,口中还在默念着导演组的一系列要求。

像岳磊这般对表演精益求精的演员,不在少数。合排结束后,赵一曼的扮演者董凡找导演组要了台本,将自己的朗诵节奏准确地对到了每个音乐点上,才肯离开。闻一多先生的扮演者黄梁宇需要全文朗诵《红烛》,为了确保对诗歌的准确理解、把握其思想感情,他不放过任何一个休息间隙,口中念念有词,专注于诗歌本身。谈及开幕式当天的表演,二人都满怀期待,“我相信通过全体演职人员的不懈努力,会带给观众唯美的视听享受。” (实习记者谢艳)抓紧排练 (本报记者蒲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