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快递行业暴力分拣 为何“屡教不改”?
早在2011年初,上海市邮政管理局针对网络曝光申通快递某公司的暴力分拣行为,开出了罚单,当时的处罚是停业一个月,罚款6万元。这也是作为国内快递公司的上级管理机构对快递公司的不规范行为开出的第一张罚单。然而时隔四年,快递公司从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似乎是屡禁不止,甚至成为行业诟病。难道,就真的只能任其发展,成为行业“绝症”?这样的状况真的没办法改变了吗?在此前记者的调查采访中,与暴力分拣一起出现的还有草率用工的情况,这两者之间是不是也有着某种联系呢。
粗暴对待快递包裹的情况,似乎在快递行业已经不是个案,在一些快递网点甚至都不需要掩饰,而是成为一种光明正大的行业潜规则。卧底快递公司的记者在成为快递员的第一天,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似乎已经把这种情况变成了理所当然。而作为快递行业的消费者,对此心疼却也无奈。我们不禁要问,快递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快递公司会为此受到处罚,为什么公司还要让这样的员工留在岗位上,并默许这样的行为一直存在呢?
3月16日,一快递网点刚刚接手了处罚和整改,现在,工作人员正在以公司规章制度中要求的标准,规范地对快递邮件进行揽件扫描。在做到轻拿轻放的同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一个包裹一次弯腰。这个网点一天的包裹吞吐大约是三千余件,换句话说,因为要规范操作,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像这样弯腰三千次。而如果用扔,就可以省下这三千次的弯腰,而且,完成工作的速度也更快。
再来看包裹的分拣,在暗访调查中,包裹的分拣是这样做的:直接把包裹扔到一个区域。准确的把包裹投掷到指定区域,这样的能力应该不是一日之功,但似乎效率很高。的确,在规范的操作中,为了把不同目的地的包裹分门别类,轻拿轻放地摆到指定的地方,工作人员需要在场地中不停的往返,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包裹的搬运过程中。同样数量的包裹,完成工作至少需要多花三倍以上的时间。
更累,更耗时,在快递员收入仅仅以投递数量计算的快递网点,包裹被飞上天的原因看起来就这么简单。而在目前的这种状况下,一个普通的快递员月收入大概是四五千,只有少数的有经验有固定业务来源的快递员可以实现月入过万。而规范操作,似乎会成为他们工作中绊脚石。
那么,问题会不会就出在快递行业招人用工的环节上,是不是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上有所缺失呢?
您知道一个包裹,从寄件人手里到达收件人手中,需要经过多少人次的工作吗?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以一线城市直达为例,从揽件到派送,中间有多个分拣和运输的环节,至少需要经过10人次的人工操作。而在二三线城市的投递中,这个数字甚至会达到15人次以上。
去年,我国国内快递投递总量达到了140亿件。而目前,国内快递公司当中,绝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自动分拣的能力,动辄需要千万以上的资金投入和设备需要场地的限制使得这个行业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框架中。而工作流程中几乎所有的工种都是体力劳动,单位时间的含金量有限。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收入不稳定,似乎也和难招人形成了恶性循环。至于职业素质嘛,好不容易招到了人,面对违规操作的行为,管理者似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这些都不是快递公司违规操作的正当理由,而是在眼下快递公司井喷式发展数年后遇到的行业瓶颈。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点名”快递,国内快递业再次被推到了新高度,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收入累计完成2045.4亿元,同比增长41.9%,快递业已经从昔日的市场配角逆袭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动机之一。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华丽外衣下,快递行业的那些顽疾如果不能找到治疗的药方,在竞争进入白热化,已经面临淘汰赛的行业调整期,选择上坡还是下坡,也许是快递企业经营者在眼下这个十字路口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在期待着这样一个答案。(新闻资讯频道记者 杨楠 王锐 报道 刘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