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美育促德育 西南科大共青团创新构建“六美”教育体系

28.08.2018  14:24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说:“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校社团、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学校文化建设、文化育人、文化传承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高校美育教育亦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有之意。

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程”,努力实现文体活动“有意思”与“有意义”的双向转变,以美育促德育,以艺术化人心。通过“科大青课”“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高雅艺术进校园、原创校园艺术节目、社团文化建设、文艺志愿者服务等工作着力点,逐步构建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美育教育体系,使学生不仅能如何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传播美,更能努力培育美的素养,践行美的信仰,塑造美的心灵。

   

感受美——“科大青课”海纳百川

科大青课》是在全面借鉴团中央《青课》形式的基础上,由共青团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创办,聚焦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面向校内青年师生开放的课程。课程主讲嘉宾与听众以青年为主,立足于引导青年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载体。

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着力构建以“西南科大精神”为内核的育人体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以《科大青课》为载体,以重大节庆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研讨、素质拓展等引领广大青年“与信仰对话,与文化同行”,进一步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逐步建立了以美育促德育的校园文化工作机制。

自2016年6月开办以来,《科大青课》已经成功举办了20期。主讲嘉宾为来自政界、学术界、商界、文学艺术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例如:应用数学家江松院士、社会学家黄平研究员、大数据专家周涛教授、奥运冠军张山、青年舞蹈家黄豆豆等先后做客《科大青课》,与广大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受师生喜爱。2017年,《科大青课》项目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培育美——“第二课堂”育人树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高校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

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全省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项目改革试点高校,通过围绕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需求进一步探索构建“第二课堂”文化育人体系,切实有效地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推出新思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效。出台《创新创业实践微学分暨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定管理办法》,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对“第二课堂”中学生参与文体活动(文体竞赛、人文素质教育类讲座、文化艺术教育实训、文艺创作等)的学分认定、管理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客观记录、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文体活动的经历和成果,规范“第二课堂”课程、学分认定的审核流程,保障“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顺利实施。出台《学生第二课堂竞赛分级目录》,对学校科技文体及创新创业竞赛进行了ABC级立项分类管理。目录涵盖了全国大学生艺术节等国内高校重要赛事,成为“第一课堂”美育教育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文化、艺术、体育等第二课堂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3-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榜单上,学校位居全国高校第51位、四川省第4位。

塑造美——文艺活动百花齐放

西南科技大学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女生节”三大文化活动体系为抓手,打造了以舞蹈《羌红情》、校园剧《当兵去》、“五四快闪”等为代表的优秀文化作品和品牌活动,扩大了文化育人的覆盖面。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引进话剧《立秋》、秦腔《西京故事》、川剧、芭蕾舞剧等高水平文化演出活动20余场。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中央电视台“歌声与微笑”“五月的鲜花”等高水平文艺演出。

依托校园文化素质建设专项,试点推进“人文通识教育平台”“理论创新宣讲团”“大学生辩论队”三个品牌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以大学生艺术节为重要依托,以赛提质,以赛促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艺术实践工作坊等竞赛或展演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中我校共获得一等奖1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项,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奖”。

追求美——学生社团百家争鸣

近年来,学校逐步完善了《西南科技大学社团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现有注册的94个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构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校园文化新生态。

学生社团每年会员招新超过16500人次,约占新生人数的80%以上。以航空航天学社、“承诺自然”环保协会、百鸣文学社、书画协会等为代表的学生社团扎根学校科技创新、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工作体系,近年来,学生社团组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社团工作在四川省“百佳魅力社团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得表彰。

   

实践美——志愿服务广受好评

   

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品牌化建设有效推进,西南科技大学共青团组织形成了“研究生支教团”“陇南文艺支教”“小梧桐志愿者”三大品牌。从2010年起共组织8届研究生支教团74名同学,先后赴西藏拉萨、新疆石河子等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2013年起参与中国文联文艺支教项目,共计十批90余名具备文艺、体育特长的志愿者前往甘肃陇南进行支教。成立“小梧桐”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校内外各类活动中。在每年的迎新现场、绵阳科博会、电商峰会上都能看到“小梧桐”们忙碌的身影,很好的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

同时,学校建立了星级志愿者服务评价体系,更客观有效的评价了志愿者工作。其中,“科技助力藏区精准扶贫项目”获团省委表扬并获评“三下乡”国家级重点团队。2017年11月,西南科技大学被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评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甘肃陇南文艺志愿者受到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屹同志,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同志等领导的专题会见和高度肯定,得到人民日报、中国文艺网等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服务,“陇南文艺支教”已经成为我校志愿者“致青春”的最好方式,也是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的最好回应。

   

传播美——新媒体平台先声夺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西南科技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顺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特点和青年一代的新需求,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和校园本土风貌的新媒体平台,形成了“一网两微”的智慧校园文化工作矩阵。以微信、微博、易班、“青年之声”等平台建设为依托,通过新媒体平台讲述西南科大故事,传播西南科大文化,实现了深度融合、充分互动、线上线下的美育教育新阵地。

近年来,学校新媒体的有效覆盖面、关注度、影响力不断提升,微博、微信公众号国内、省内排名持续前进,在四川高校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多次名列前茅。学校也多次荣获“四川省十佳校园媒体”荣誉称号。2018年,西南科技大学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在第二届全国校园媒体评选中被评为“最具人气奖”。

当代著名的思想家李泽厚先生在他的代表作《美的历程》结束语中指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的统一。”西南科技大学“六美共青团”建设是助力学校美育教育的总抓手,我们深知高校美育教育要从“单点着力”和“统一发力”进行转化,不能一种药房包打天下、医治百病,要高校各部门、各学院统筹协调,虚功实做,久久为功。

(郭鸿雁 钟兴茂 编辑)(校团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