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小香桃”成就“大产业”
从无人问津到“中华名果”“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等殊荣加身,从卖不出去到供不应求,十万亩充国香桃源更是成为闻名遐迩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西充“充国香桃”在政府引导下不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升品质占领市场,农旅结合延伸产业链,如今,“充国香桃”已成为该县最具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十万亩充国香桃源不仅是西充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更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脱贫奔康产业园。
以品质树品牌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盛夏7月,正是“充国香桃”丰收的季节。走进西充县古楼镇桃园,一个个硕大的“充国香桃”缀满枝头,粉白透红,鲜美诱人。
在该镇过江楼村,西充县充国香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元斗正和村民把刚采摘的“充国香桃”装箱。“今天要发2000多斤,之前桃子还没有成熟就被客户预定了三分之一。”据高元斗介绍,“充国香桃”不仅汁多味甜,“颜值”也非常高。
在桃园,记者注意到,每株桃树只有3支主枝,开散出的枝丫遒劲向上,“要种出品质高、品相好的香桃,必须实行‘计划生育’。”高元斗介绍,桃枝要修剪,挂果后要疏果,用木棍铁丝为桃枝“撑腰”,帮助枝条向上生长,让每一个“充国香桃”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这样才能种出粉白透红、个头硕大的香桃。高元斗种植的香桃是西充县首批获得有机认证的农产品之一。种植过程中,他坚持物理灭虫、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摸索出套种三叶草涵养水分预防病虫害、在桃树下铺设反光膜促进光合作用等技术,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桃农。
据了解,为推广科学管护技术,西充县农牧业局、古楼镇政府专门从成都市龙泉驿、四川省农科院聘请专家,对桃农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并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实现种植规范化、规模化。“充国香桃”也凭着优良的品质被评为“中华名果”“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远销香港、台湾等地。
目前,古楼镇已发展香桃2.3万亩,其中400多亩获得有机认证,800多亩正在有机转换期。全镇共有专业合作社50多个、家庭农场30多个,年产值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700多个。
以节庆聚人气
农旅结合延伸产业链
“来来来,随便拿桃子吃。自家种的,别客气。”在位于充国香桃源核心景区的古楼镇赵家庙村,热情的桃农刘宜润正在招呼前来买桃的游客,“来我家买桃子的大多是老顾客,都是百斤以上地购买。”刘宜润语气中带着自豪。
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刘宜润和妻子、父亲忙着摘桃装箱,儿子在给微信上下单的客人发货,一家人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忙碌,平均每天要卖出600多公斤。“辛苦也就这一个月,今年桃子至少能卖10万元,加上桃花节期间农家乐的收入,一年能赚20万元左右。”刘宜润告诉记者,次果、坏果都用来喂鸡喂鱼,游客买桃时顺便买些土鸡。他在桃园里放养的500多只土鸡快被游客买光了。
在古楼镇,众多桃农都和刘宜润家一样同时经营着农家乐和香桃园,附带养殖一些小家禽。每年的桃花节和品果节能吸引几十万游客,带动当地旅游发展。
近年来,西充县以十万亩充国香桃源为依托,对其核心区及周边20平方公里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打造,充分挖掘香桃文化内涵,建成桃花广场、桃缘情道、桃花潭、桃花廊道等景点和游步道、停车场、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同时,坚持“以节为媒、以节兴旅”,延伸产业链条,连续5年成功举办桃花节、品果节等节庆活动,成为西充乡村旅游的新名片。今年桃花节期间,西充共接待旅客8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8亿元。
以需求扩规模
助力群众脱贫奔康
“‘充国香桃’是我们镇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每年香桃成熟前,我们都会组织营销团队向川内及重庆的水果经销商推介。水果经销商上门收购量大约在1000万公斤,占总产量的50%。”古楼镇副镇长马映勇告诉记者,古楼镇今年香桃产量约2000万公斤,总产值将过亿元。
为做大产业体量,满足市场需求,惠及更多群众,西充县按照打造“中国西部现代农业标杆”的总体目标,围绕全县“2+4”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古楼、太平、金源、李桥等10个乡镇的74个村连片打造“百里、万亩、亿元”脱贫奔康香桃产业园,新建香桃产业基地10万亩,配套建成“充国故里,世外桃源”5000亩,覆盖10个贫困村、387户贫困村民、761名贫困人口和64个非贫困村的1316户贫困村民、2603名贫困人口。
张子涵 马玉竹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