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瞄准“穷根”发力 变身产业村
“变化真快啊!”30日,荥经县泗坪乡民胜村贫困群众王天蓉收拾好家务,又背起背篓出门放羊。站在村子后半山腰俯瞰,层层梯田里,猕猴桃、黄金茶、重楼等产业次第排开,白晃晃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连着硬化的院坝。王天蓉不禁赞叹起来。
民胜村是全市261个贫困村之一。抓住扶贫开发机遇,民胜村也发起了战贫穷、奔小康的冲锋号,完善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产业……贫困村的面貌逐渐发生了改变。
“我们将对照脱贫摘帽的目标,聚焦贫困群众、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继续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发展产业,让后进的民胜村变成现代产业村。”民胜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廖思龙说。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致富路通到家门口
“才修通了路,又听说要架桥……”近段时间以来,民胜村脱贫攻坚的士气很高,埋在村民心底多年的“刺”被拔出了:通过争取政策支持、村民自筹资金等方式,民胜村打通了4组的通组公路,并修通了1—6组的连组环线,还着手实施民胜中桥的前期工作。村民们有些迫不及待:“桥修通以后,我们将结束汛期孤岛的历史,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
民胜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被泗三线和荥河纵向切割,其中,7、8组坐落在泗三线上,其余6个小组均分布在荥河左岸。看似波澜不惊的荥河,一直是左岸6个小组致富的“拦路虎”,尤其是每年夏天河道涨水之后,完全切断了6个组同外界的联系。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抓住扶贫开发机遇,民胜村在继去年实施小农水工程、饮水工程、联户路、院坝硬化等项目之后,又准备在今年硬化新修通的产业环线,修建民胜中桥,沟通两岸联系,服务当地发展。
“畅通致富路,致富有门路。”廖思龙转身指向民胜村后山,连绵起伏的山峦间,茶园蓊蓊郁郁。一排排茶树依山就势而种,层层茶园簇拥着山巅,茶园中新修建的农家乐已具雏形。廖思龙说,左岸的致富路修通了,山上的资源优势也就变成了发展优势,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你种重楼 我栽黄茶
希望苗遍植青山间
行走在民胜村,成片的猕猴桃基地中有序地排列着水泥柱。丰产的猕猴桃苗已经顺着柱子织就了一片绿茵;去年冬季种下的重楼,已在遮阳网的庇护下,长出娇嫩的幼苗……
“去年这个时间还一穷二白,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了产业,有了增收致富的希望。”谈起这一年来的变化,8组贫困村民王堂平的心绪久久难以平复。因为家庭负担重,王堂平除了守住几亩良田,只能靠打临工度日。
去年底,民胜村开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看着左邻右舍有的种猕猴桃、有的种重楼,王堂平因囊中羞涩,几经周折后才种植了几分地的重楼和1亩多的猕猴桃。“希望能借助这个起步,将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将脱贫摘帽的路越走越宽。”王堂平说。
“泗三线上的7、8组已经全面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大都种植了重楼和猕猴桃。”廖思龙说,接下来,将重点聚焦荥河左岸1—6组的发展,在继续建好黄金茶种植示范园的基础上,建设好重楼育苗大棚,继续扩大猕猴桃、黄金茶、重楼的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政策给力 村民自立
小康梦前景很明朗
“民胜村脱贫攻坚进展顺利,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更离不开群众的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廖思龙说,桥梁、道路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不是仅靠老百姓的力量就能实现的,政策的支撑无疑增强了老百姓脱贫、发展的信心,除了路桥等项目,利好政策还发点球式地具体到企业、大户甚至贫困群众。
党建双百示范项目,用于支持重楼育苗大棚建设;退耕还林林下养殖,鼓励生态养殖发展;农业局养猪场项目建设,资金直接补助到贫困户……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向群众传达了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坚定了老百姓奔康致富的愿景。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优先倾斜贫困户,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泗坪乡一名负责农业的工作人员介绍,该村的村委会主任、文书、民兵连长甚至组长等,都在此次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当地群众抱团发展。
截至目前,全村已经发展茶叶650亩、猕猴桃500、重楼100亩,当前,规划的1000亩重楼基地正在建设当中。廖思龙说:“有政策的支持,加上贫困群众的自立自强,民胜村距离小康路一定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