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茜草街道加快城市化步伐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30.12.2013  16:30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何锡银)茜草是泸州市城市化建设的主战场,是“江南新区”建设的桥头堡。在面临失地农民多、涉企人员多、党员人数多和维稳压力大、发展压力大、拆迁压力大的情况下。茜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调整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城市化建设新思路、新举措,在服务群众加快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在服务项目作为加快发展、在构建社会和谐中解决群众关注、关心问题,,快速向城市迈进。

   民生优先,突出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党工委、办事处从群众需要出发,转变群众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收入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促进就业。以网格为依托,发放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充分了解失地农民培训需求愿望,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2013年开展了电脑、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保安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活动5期1100余人次。二是搭建用工平台。社区主动与天天招聘公司、轻工业园区、机械园区等需求用工单位搭建用工平台,把天天招聘公司、园区内相关企业引入社区进行点对点招聘。开展了就业服务4期,为社区内300多名失地农民找到工作。1.2万失地农民告别了多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的进入社保,安享晚年;有的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原黎明村失地农民宋某说,虽然失地了,但是没有失去家园,12月得到一套90多平方米小户型房屋,整准备装修,白天接孙子,上午买菜、下午打打麻将,晚上跳跳坝坝舞,生活有自由,有保障。

   服务为本,突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服务拆迁群众生活,加快项目推进,是党工委既定目标和思路。一是探索 “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建立纵横交错的管理网络。按照将地域和原行政区化相结合原则,科学设置“四级管理网格”,形成街道—社区党委--居民小组--楼院长组成的四级管理网格,将每个楼栋及每个住户纳入明晰管理,网格内的协会、社团、个体工商户也纳入网格管理之中。在楼院、社区等醒目地方悬挂网格图,同时发放《社区便民联系卡》,把社区、楼院长名片送到居民家中,方便群众来电咨询、办理业务、反映问题。组成由机关干部、社区干部、民警、物业人员、志愿者等500余人组成网格管理小组队伍,向居民提供事务代办、民政、计生、卫生、家政等方面工作服务。三是加快服务项目加快发展。树立服务项目意识就是服务发展理念,融入市区发展大局,组织保护性施工12次,参与人数1000人次,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2013年所有市政基础设施均顺利进场施工。在民生项目方面江南小学、泸州市人民医院、茜草敬老院、金凤苑安置房、光明村两桥四路等民生项目进场施工。完成了长江学校塑胶跑道及排危工程、波形防护栏、金沙社区综合楼修建、光明村泥结石公路建设和黄金山公墓维修,投入资金1000万元。

   构建和谐,突出加强矛盾纠纷调解

  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社会稳定重要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一是设立拆迁群众服务办公室,着力化解拆迁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把经验丰富的离职村干部返聘工作岗位,发挥余热,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等方面遗留问题,对办公室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全身心、全方位、全天候关注群众生产和生活,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二是成立企业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明确了调委会的工作目标、任务、调解原则、程序和工作制度,使调委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企业劳资纠纷调委会领导小组,聘请了来自长江起重、长江液压、邦立重机、川油钻采等企业的20名职工为纠纷信息员,聘任了由党政办、群工办、劳保所、派出所及各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共20多名人民调解员,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三级调解防范网络。从制度保障入手,健全了企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五大劳资纠纷调处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关注企业用工动态,与业主共同分析研判纠纷情况,提高矛盾纠纷的预警和防控能力,护航经济健康发展。三是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辖区单位包括学校、企业、事业、派出所等单位定期召开分析会,碰头会,针对辖区重大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经费保障,全力保证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