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盈中天花开满树民间文艺必将星光灿烂

16.11.2014  01:04

  11月10日至11日,在巴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成立之际,中国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罗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主任、著名诗人、书画家、作词作曲家汪国真,中国民协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民协主席、西南民族大学教授沙玛拉毅亲临大会指导。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巴中是镶嵌在巴蜀大地上一颗文化灿烂的明珠

  记者:谈谈您们对巴中的感受好吗?

  罗杨:说实话,我到中国民协工作后,参加一个地市民协的成立会还是第一次。来到巴中之后,我就感受到了一种诗意,巴中是一个人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水中的好地方,真是“绝代有佳人,幽居在深谷”啊。

  汪国真:巴中不仅风景秀丽,而且人文底蕴深厚。南龛石窟见证了巴中灿烂的古代文明,将帅碑林里有许多革命先烈的故事,巴中的山歌在全国都别具一格。

  沙玛拉毅:巴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巴文化的重要地域,川陕革命根据地也在这里建立。植根于这块土地上的民间文化资源更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体现巴山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的民间音乐《巴山背二歌》,有地域风格鲜明、审美价值独特的民间舞蹈《翻山铰子》,有集工艺美术与民俗表演于一身的“巴中皮影”,也有集历史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通江石雕等。

  罗杨:到南龛石窟参观后,我觉得,巴中确实是深深地扎根在历史文脉之中,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是镶嵌在巴蜀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将帅碑林里有数不清的红军雕像,还有排列整齐的石碑,都让我感到巴中确实是革命思想的高地,革命精神的故乡,也是新中国的摇篮。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巴中人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完美对接,所以巴中一定是一个前程似锦的好地方。而更令我感动的是巴中人民的文化自觉和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巴中党委、政府以一种高度的责任心推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民间艺术的发展纳入到总体规划中,这相当不容易。

  民间文化凝聚民族情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

  记者:民间文化与文化强国有什么关系呢?罗杨:什么是中国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又由什么象征物呈现并彰显?季羡林先生说得好,民间文化就是国家文化。民间文化融于一个民族全体成员的日常生活中,凝聚着民族情感,承载着文化血脉,彰显着国家软实力,自然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品格智慧从哪里来?来自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中。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文化生存环境的熏染。

  汪国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道德,是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浮现出来的。文学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民间文艺也是这样。文化因素对城市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具有超越经济、技术的力量。江山胜景因为文人墨客的渲染而更具吸引力,比如张继的一首《姑苏城外寒山寺》让苏州寒山寺成为热门景点,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沙玛拉毅:“民间文化代表着国家文化”这个观点非常正确。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有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是因为我们没有忘记自己的母语,没有丢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

  罗杨: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半壁天下。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源自民间,一切文化都由人民创造。回首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画卷,不仅有唐宗宋祖的一代风骚,光耀千秋的李、杜文章,同时还闪烁着很多民间的能工巧匠,甚至给人类文明带来光彩的“四大发明”都来自民间。推及到全世界,埃及的金字塔是谁创造的?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和敦煌壁画的作者是谁?其实就是民间的艺术家。

  所以说一个民族最大的资源是文化,最能打动人心的也是文化。在巴中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最光亮的、最耀眼的、最能掀起波澜的都是民间文化。今天巴中成立了民协,大家走入了这个组织和队伍,就拥有了同一份责任,那就是成为中国文化的脊梁。什么是脊梁呢?脊梁在人的身体背后,平时看不到,但是默默地撑起了生命的全部重量。当民族文化遇到危机时,当全球化的劲风袭来时,当工业化的浪潮冲击时,正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撑起了中华文明的大厦。

  民间文艺必将星光灿烂

  记者:民间文艺的前景怎么样呢?

  罗杨:家乡的一个风车,可能会勾起人们对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一个风筝也能牵起人们对家乡的美好向往。但是,在全球化的当代,很多民间艺术都面临着困境,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如今很多年轻人只知情人节,不知元宵节;只知圣诞节,不知腊八节;只知芭比娃娃,不知泥人张。对民间艺术的伤害,有时候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己。当外国人拿着中国的民间艺术去申遗的时候,我们才惊呼,被我们忽略的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那么的珍贵和美妙。”所以我也希望巴中民协能够把队伍组织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把民间艺术家团结起来,把事业发展起来,让巴中的民间艺术更加红火;也希望主席团、理事会、所有会员以及民间文艺工作者们,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击水,在民间艺术的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不愧于祖国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不断推出民间艺术新人。

  沙玛拉毅:传统民间文化是农耕时代的特有产物,大多凭借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于是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它必然遭受致命的冲击。因此,做好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是每个民间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国家成立民协的宗旨所在。民间文化的发展最令人忧虑的是传承人的锐减。因其传承方式的脆弱,所以要加强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关注。民协作为联络广大民间文艺家的纽带,应尽可能为其提供广阔平台,寻求多方支持,建立健全传承体系,使传承根脉源远流长,保持文化的自尊和自信。

  文艺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也应服务人民、回报人民。要密切与大众的血肉联系,打造具有巴中特色的民间文化品牌。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因此,巴中市民协应抓好民间文艺创作工作,在深入挖掘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动文艺创新、打造精品、引领社会风尚,以巴中特色的文化品牌为抓手,推动优秀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巴中市民协的成立进一步架起了省民协与巴中民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后省民协将继续加强与巴中市民协的联系,积极支持巴中市民协开展工作。

  汪国真: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没有进入我国的学校课本教育,虽然民间文化有着天然的顽强的薪火相传的生命力,但是学校教育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人生必修课。由于民间文化教育没有列入中小学课本,加之世风的迁移,致使在农耕文明社会转型后成长起来的很多人缺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缺乏对中华民族民间风俗文化的应有了解,导致了他们民俗观念的淡漠和匮乏。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教育有着比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关乎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身份的确立,关乎我们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将民俗纳入学校教育,不仅可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风俗、礼节、习俗,更主要的是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主要精华,即传统美德。

  罗杨: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给全国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果文艺工作者们拿不出精品、拿不出力作、推不出优秀人才,那么当代民间文艺的天空就会像漫漫的夜空没有闪烁的繁星,不仅毫无璀璨夺目可言,甚至还会黯然失色、索然无味。我们相信,当代民间文艺的天空一定会月盈中天、花开满树,迎来一片星光灿烂。

  今天可以说是巴中民间文艺界一个喜庆的日子,也是全国民间文艺界一个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协会的成立,在全国的民间文艺界来说就像是一支惹人的红杏,必然使民间文艺的百花园更加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