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灾区产业提档升级 生意做到国外

16.04.2015  09:33

灾后恢复重建,给了灾区产业提档升级的机会——

□本报记者 罗之飏 张立东

距“五一”小长假还有10多天,雅安市汉源县双溪乡申沟村村民汪国华的农家乐“香约桃花缘”客房已被市外客人预定一空。农家乐每间每天收费80元,加上吃游等服务,一个周末能给汪国华带来近5000元收入。“生意”同样好的还有位于名山区的广药集团王老吉生产基地,目前企业旗下两条单线年产能达1000万标箱的灌装生产线全部建成,开始试生产。

春光明媚,百果飘香。与灾后新村一起“生长”的除了一幢幢漂亮的新房,还有不断壮大的产业,有了产业支撑,灾区正展现新的活力。

旅游业果业同步

赚了花钱再赚果钱

4月9日上午,天气晴好,申沟村漫山遍野的白凤桃树刚过花期,汪国华琢磨着给自家2亩多桃树套袋。刚赚了游客赏花钱,再赚果钱,桃树成了汪国华一家的“发财树”。

以前在外务工,汪国华年收入不到5万元,除去开支所剩无几,而“香约桃花缘”去年开业一年就给他带来10多万元的纯利润,这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汪国华刚开始只想修个普通住房,改变他想法的是政府给的“干货”:8万元的国家建房补贴,34万元的银行优惠贷款,差不多是农家乐建设成本的一半,让汪国华下决心建农家乐。

2014年7月,随着村里40多户居民住房重建,大力发展农家乐的申沟村以及整个汉源县也开始“重建”本地优势产业——水果种植。很快,一条打通九襄、双溪等7个乡镇的乡村道路,与国道108线贯通形成约100公里环线,贯穿全县主要水果产区。这条“百里花果长廊”将分散在各村各乡的果园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乡村旅游和水果产业“两业”同步发展,让更多人搬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在位于大渡河畔的石棉县挖角乡挖角村,除了全村32户震后集中重建的新村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新村周围成片的黄果柑树。“现在卖到1.8元一斤,家门口就能把果子卖出去。”4月8日上午,守着新建成的160多平方米新家和6亩黄果柑地,挖角村六组村民余全贵对收成很满意。村口有一条公路通向大渡河旅游目的地,给这个新村带来了不少观光客。余全贵家的6亩黄果柑,一年毛收入10万元。

对于震后新村的产业发展,挖角村80后村支书张泓的目光更长远,“我们已经成立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种植和管理,还准备建个气调库,解决水果的储存问题。

打造产业升级版

宝兴汉白玉销往迪拜

4月10日中午,名山区芦天宝飞地园区,广药集团王老吉生产项目一期投资3亿元,建设4万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已全部完工,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灌装生产线调试和试生产。

再过8天,我们将开始批量生产,全国消费者就可以喝上‘雅安产’的凉茶了。”作为雅安灾后重建第一个签约、第一个奠基、第一个竣工试产的项目,王老吉副总经理乐武华对生产基地承载的示范效应十分清楚。“目前我们能提供500个就业岗位,优先招聘来自芦山等重灾区的工人,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这里出产的汉白玉装饰材料出口到迪拜,用在了迪拜酋长皇家酒店。”4月9日下午,宝兴县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内,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田泳指着成堆的汉白玉石材说,俄罗斯歌剧院、香港迪士尼乐园等也有宝兴石材的身影。

宝兴汉白玉加工产业历史悠久,但也存在设施设备落后,技术发展滞缓的短板,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灾后恢复重建,给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机会。“必须做强产业链条,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宝兴县玉龙石材有限责任公司是震前唯一一家直接出口型石材企业,震后,当地已有12家公司告别转口贸易,直接出口,出口额达到2000万美元。

从汉白玉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不会有浪费。”玉龙石材厂房后,巨大的废浆处理设施正在运转,“以前废浆就是废浆,现在分离出废渣和水,废渣可以做节能耐火砖,水可以再次投入使用。”目前,这样的环保设备已被园区企业使用。“入园企业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技改投入,采用新型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田泳说,新举措让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实现了高点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