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艺人一心八用 “七件套”敲打出新“川歌”

29.04.2014  15:37

  四川在线南充频道讯(记者 杨晓江)喜欢川剧的朋友们,一定知道川剧“七件套”,在舞台一侧一群音乐人敲打着各种传统乐器,为演出的剧目伴奏。通常这“七件套”是由5个人共同来完成,然而在南充的工人文化宫隐藏着这样一位“高手“,通过自己独特的发明,一人分饰七角完成七种乐器的表演。

   川版“架子鼓”演绎经典民歌

  28日下午,在工人文化宫老院子茶馆里,记者见到一位老人独自击打多样传统乐器,手敲锣鼓、脚踩大钹,眼神专注、表情陶醉,口中唱念着南充民歌,川味十足。

  据了解,这位独自操作多样乐器的老人叫唐万福,是重庆川剧院著名音乐指挥、作曲家,退休后和夫人一直生活在南充。老人给我们表演的这种乐器是他花费大半年时间研究出来的一种新式组合乐器,可以一个人表演川剧舞台上的七种传统乐器。

  传统的川剧表演主要的锣鼓乐器有大锣、大钹、二鼓、小锣、马锣、铰子、小鼓七件乐器,通常由5个人来操作打击。记者见到,位于最中间的三角木支架上,放有4件乐器,两只脚踩铜锣和大钹,左手边的支架上固定着乐器铰子。唐万福的这台组合乐器,就像是一个川版的“架子鼓”,不需要很多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多种乐器的敲打。

  南充曲艺家协会协会艺术团团长陈微说,一个人表演七样乐器,自己还要唱歌,难度极大,可谓是“一心八用”。

  谈到制作“架子鼓”的初衷,唐万福说,自己退休后也会到一些地方去演出,传统的川剧乐器演奏需要五个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花费,为了节约资金,他开始寻找解决的方法。2013年的国庆期间,他在“赶场”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个民间艺人演奏多种乐器,顿时受到启发,再加上他也会打击西洋乐器架子鼓,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萌生了要制作一个川版“架子鼓”的想法。

   四处搜寻原材 终成“经典组合

  一套“架子鼓”要把多种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全靠人力手工并不是那样容易。唐万福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各种零部件的来源,

  唐万福介绍,“架子鼓”上的绳子是从修鞋匠那里找来的,梭芯是缝纫机上的一个材料,脚踏板的弹簧经过多次更换才最终找到硬度合适的。作为该组合的一个重要乐器“竹筒”,是从重庆的乡下寻来的,唐万福说,这种乐器对竹子的要求很高,普通的竹子不结实,必须是那种长老了的斑竹,靠近根部的才行,而且大小粗细都有要求,否则发不出自己想要的声音。

  历时半年之久,唐万福的川版“架子鼓”终成经典组合,虽然花费不贵,但是付出的心血的却很多。唐万福说:“虽然只花了2000多元,但是即时有人给我更多的价钱,都不会卖。

   献身曲艺半世纪 民歌唱出新感觉

  唐万福现年70岁,14岁考入重庆川剧团,他说,“当时本来可以去重庆艺术学校,但是因为母亲喜欢听川戏,所以就去了川剧团,没想到从学徒到音乐指挥,在曲艺的舞台上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

  去到川剧团,唐万福最先学习的就是打击乐器,后来接触了长笛、竹笛、葫芦丝等各种乐器,然后又学习作曲、指挥等等。20岁的年纪就登上舞台指挥了人生第一个大戏《沙家浜》,随后指挥了《八一风暴》等多部大戏。参与创作指挥的《金子》、《川剧茉莉花》、《鸣凤》等多部剧目获得戏剧界多项大奖。

  日前,唐万福改编了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融入了川剧和流行歌曲元素,使其变成了一首极富特色的新民歌,唱起来郎朗上口,很受年轻人喜欢。他说,自己的川版“架子鼓”正好可以用到这首歌里面。

   创作南充本地民歌 寻觅曲艺传承人

  去年南充举办了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唐万福看到,众多的合唱民歌中,却没有一首是唱充本地的歌,凭借在南充生活多年的感悟,唐万福用近一年的时间创作了《南充城哟!好地方》南充本土民歌。在这首歌中,唐万福融入了川北凉粉、南充丝绸、嘉陵江大桥、北湖公园、凌云山、三国文化等众多南充元素,充分表现了一个异乡人对南充的热爱。

  唐万福创作的《南充城哟!好地方》填补了南充本地民歌的空白,他希望川歌、川戏能给南充人民带来更多的欢乐。日前《南充城哟!好地方》已经被邀请到南充民乐团音乐会上演出。

  唐万福说,自己改编民歌,制作川版“架子鼓”,都是为了让传统的曲艺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戏曲的学习中来,希望传统曲艺艺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如果有人喜欢学习川戏,我会无偿教他。”唐万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