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驻蓉总领事:来成都四年,微信好友列表都快加满了

07.03.2018  09:10

  张瑞和他的社区巡逻队

  艾瑞克和他指导的创业团队

  蓝天铭

  柯文在成都邂逅了一位成都女孩,如今他们已结为连理

  近日,《什么是成都》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这篇微信文章,勾起网友们的成都情怀。成都人火热刷屏,使其迅速成为“爆款”;在“两会时间”里,“成都”成为热词,在代表委员们之间流传讨论着。

  如今,它还火到了老外圈子里,不少在蓉外籍网友也来“表白”成都。成都之于他们,原本是远方,待久了,就成了故乡。在这里,有人收获了家庭,还有人收获了事业。什么是成都?成都商报采访了5位在蓉生活的外籍人士,请他们谈了谈心中的成都。

  成都,是近3000人的朋友圈

  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 蓝天铭

  国籍:以色列 在成都生活4年

  2014年,蓝天铭来到成都,担任以色列驻成都总领馆的首任总领事,那时他朋友圈里,成都人还屈指可数。如今他的微信好友已经接近3000人了,数字的变化,源于他在成都养成的一个习惯——拿出手机告诉别人:“扫一扫吧,我们加个微信!”

  “成都人对国际文化充满好奇,有着包容的心态。”蓝天铭说,来成都后,为了推广以色列,他常常参加论坛、讲座或者去高校宣讲。在活动中他注意到,成都人很内敛,会上不爱提问,会后却常常来找他私下咨询。如果接下来有其他行程,一时难以解答,他通常就会拿出手机说,“来吧,加个微信。”

  现在,蓝天铭每天都要刷朋友圈,从3000人的朋友圈里,可以看到成都当地人精彩的生活。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在参与和见证着城市的建设和变化。蓝天铭也坚持每天在朋友圈更新领馆的活动,希望能将更多以色列的科技和文化介绍到成都。

  蓝天铭告诉记者,他特意申请了在成都延长一年任期,一是因为家里人都很喜欢这个城市,二是还有一个小心愿没有完成。不过2018年,这个愿望就要成真了——成都直飞特拉维夫的航线将要开通了。“我很有信心,到时候成都领馆的签证数量会继续增长,也会有更多以色列人来成都。如果要找我咨询,请加我微信,记得备注,因为我的好友列表快满了!”

  成都,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工作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外籍雇员 柯文

  国籍:美国 在成都生活8年

  上班高峰期,高新区随处可见年轻人匆匆行走的身影,个头高挑、发色浅黄的柯文走在其中,颇引人瞩目。令人诧异的是,他走进的不是外企,而是位于天府大道北段的一栋政府办公楼,开始一天的工作。柯文本名Alexander J. Cohen,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毕业于耶鲁大学,在去年6月的一次公开招聘中,成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管理局国际项目负责人,同时还是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管理局的首位外籍雇员。

  当第一位外籍政府雇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柯文告诉记者,他在成都生活8年了,前7年都在做留学教育咨询,直到成都高新自贸区招聘,他才转行。当外籍雇员并不轻松,从面试到入职,都面临许多挑战。他回忆,历经两轮面试后,他进入最终面试,由五六个面试官对他进行轮番‘轰炸’,让他感到压力不小。而耶鲁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历背景,给了他不少信心,加上中文流利,他最终顺利入选。

  成都是让柯文看到未来机遇的地方。他说,在政府工作,有很多项目要做,需要跟上团队的节奏。现在,柯文正在推进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希望可以为自贸区引来更多国际人才。柯文希望,以后自贸区会有更多“老外”加入,充实国际团队。

  成都,是前所未有的融入感

  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在读博士生 张瑞

  国籍:加纳 在成都生活1年

  “我2008年来中国留学,成都不是我在中国待过的第一个城市,但却是给我惊喜最多的城市。”张瑞,原名Chris,他在这里发现了好吃的火锅,当上了电子科大国际留学生协会的主席,还做起了一份兼职——去社区里当巡逻队长,这是他在其他国家、其他城市都没有体验过的。

  “因为要戴红袖章,像路口指挥交通的人一样,感觉很酷!”张瑞说,他们的工作,是帮社区的外国人解决问题,遇到租房子找兼职又不能流畅沟通的人,巡逻队可以帮忙翻译。而让外国人来参与解决社区的事,张瑞觉得成都带给外籍人士前所未有的融入感。“我们不像游客或者外来人,比较融入社会。”

  成都,是最适合骑行的城市

  SBC中国(成都)创业加速器项目总监 艾瑞克

  国籍:德国 在成都生活4年

  “我每天的通勤都靠自行车,你能想象吗?一天超过20公里。”成都最让艾瑞克喜欢之处,是平坦的地形和丰富的街巷。他告诉记者,成都很平,很适合骑着自行车到处逛逛。每天上下班骑车时,他可以听最新的创业信息,这是每天学习的最好时机。骑行的时候,还可以放松着看风景:老城区的街道,飘着美食味道的小巷子,还有新修的街区,一派时髦都市的样子。

  “从成都骑行去周边也很适合,风景很不错。”因为喜欢骑行,艾瑞克曾在2016年的国庆节,和女友骑自行车去卧龙,来了趟熊猫之旅,“非常难忘的回忆,成都是最适合骑行的城市。”

  成都是语言,也是味道

  外贸商人 张龙

  国籍:尼日利亚 在成都生活13年

  对于张龙来说,成都早就与他的生活融为一体了。到张龙家里去看一看,一家五口除了肤色外貌跟成都人不一样,他们吃的是酸菜鱼,说的是成都话,活脱脱一个成都家庭。

  张龙来自尼日利亚,13年前来到成都旅游,在杜甫草堂、武侯祠留下足迹,又把火锅吃了个过瘾。当下就决定留在成都,定居蒲江,先是在学校教书,后来又做起了进出口贸易,把成都以及中国各地的特色商品销往世界各地。第二年,他把妻子接来,又接来了大儿子。

  张龙说,尼日利亚人的口味和成都人很相似,都喜欢吃麻辣的。全家在成都生活这么多年,口味已经完全成都化了,喜欢吃火锅、串串,也会做川菜,酸菜鱼、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都是比较拿手的家常菜,“成都朋友来家里吃饭,会给他们做川菜。”

  最让张龙感到幸福的是,他在成都收获了一对龙凤胎,如今小儿女满口“要得!”“巴适!”与当地小孩打成一片,比张龙夫妇的中文还要流利。

  阿来:

  从国际文学交流中

  感受到成都的包容和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说,在成都生活20多年了,越发地从国际文学交流中感受到成都文化的包容和开放。2016年,一场名为“世界之舞”的晚会在成都“经典汇”爆满上演,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国的舞蹈大师为成都人献上一场国际文化盛宴。策划并参与晚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成都经典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外联络部员工徐萍感慨地说,国际性演出越来越多了,表明成都消费群体对国际文化的接受度正在增强,开放的成都,是世界的机遇。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