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形军帽 上百"宝贝"见证老兵战斗青春

30.07.2016  15:06
船形军帽 上百"宝贝"见证老兵战斗青春 - 四川日报网
船形军帽 上百"宝贝"见证老兵战斗青春 - 四川日报网
船形军帽 上百"宝贝"见证老兵战斗青春 - 四川日报网
来源: e.chengdu.cn

  

  

记录着老兵功勋的奖章

  老兵讲述他与船形帽的故事

  这把骑兵战刀曾陪伴老兵出生入死

  东北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纪念章,部队配发的米袋,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各款制式旧军服、军衔标志、军袜、毛巾、口盅、针线包……八一建军节临近,居住在抚琴东北路永陵社区大院内干休所的离退休老兵们,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上百件军旅用品和奖章等,在书画室办起了免费展览,供附近社区居民免费参观。

  军旅用品 记录老兵们的戎马生涯

  在金牛区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不大的书画室被临时改成了简单的展览室。一进门,右手边就是一整排不同年代不同样式的旧式军服,1947年东北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纪念章,1949年部队配发的米袋,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各款制式旧军服、军衔标志、军袜、毛巾、口盅,仿苏船形军帽、骑兵战刀,炮兵指挥尺、拥军慰问笔记本,上世纪60年代针线包……上百件展品,曾是老兵们军旅生涯中朝夕相伴的日常用品,也记录了他们戎马生涯背后的故事。

  “干休所成立30周年了,从一开始的173位老兵,到现在已经去世了92名。”服务管理中心管理一科科长程颖说,现有的81名军队离退休老兵,年龄最大的92岁,90岁以上的有7位,80岁到89岁的老兵有57位。

  “每个老兵都是很有故事的,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我们就跟老人商量,请他们把珍藏的军用品、奖章拿出来展览,既有教育意义,也是一种纪念。”工作人员陈戎说。因地方窄小接纳人数有限,展览目前只向周边社区居民免费开放。“过段时间,我们打算邀请周围其他社区居民或者学校,安排一下参观学习。”

  每件展品 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与常见的各类制式军服明显不同的船形帽,在一排军装中尤其惹人注意,像极了抗战剧中国民党军或是美军的军帽,但它又确确实实曾是解放军军帽。船形帽的“主人”是老兵方必祥,短暂出现在军服中的仿苏联船形帽,有着“水土不服”的经历。

  50年代,美观大方、方便作战,观测目标时不会影响视线的国际通用船形帽被纳入了军服体系。士兵们刚戴上船形帽时,感觉很不习惯,尤其是帽子“歪戴”的标准戴法,也让群众不适应:“这像啥子兵哦!”

  “船形帽戴的时间很短,大概只有几年。”方必祥说,后来解放帽取代了船形帽。虽然自己很不喜欢船形帽,但还是仔细地保留了下来,作为曾经的军帽,非常有纪念意义。

  “现在天冷我都还在穿这件(军大衣)。”今年90岁的叶永明摩挲着挂在架子上已经泛白、衣领处的破洞露出紧实棉花的军用棉大衣,记忆又回到了1971年保通、保畅川藏生命线时的惊险经历。

  那时候,川藏公路上经常塌方、泥石流,严重影响运输。成都军区紧急组织5个营加交通部公路4处800余名员工,合计5000多人的大队为公路保畅。1971年元月,叶永明从通信团总站调任大队后勤处长,一干就是5年。“高原上,气温低得很。”叶永明还记得,一次上山时,积雪又厚又滑,汽车又没带上防滑链,方向盘不听使唤。叶永明等人顶着把人吹得站不稳的风雪,把大衣往车轮下塞让轮胎停止了打滑,车子才稳稳地停了下来。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陶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