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中级法院开展专项行动 专门治“老赖”

07.08.2015  18:55

四川在线自贡频道消息(记者 刘亿)此前,因借贷纠纷被原告曾某某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的唐某某,需要承担相应的债务连带清偿责任。但其在明知案件已进入执行程序,在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确定义务的同时,又将其名下的两套房产转移至其女儿名下。今年1月11日,涉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的“老赖”唐某某,在宜宾准备逃往贵阳时被公安机关捉拿归案,并被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这还是近年来自贡第一起因拒执罪被判处刑罚的案件。”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阳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自贡就开展了“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活动”。这一活动突出对躲避、逃避执行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打击、制裁为重点,致力于建立打击、规制躲避、逃避执行行为的常态化机制。

通过该专项活动开展,一批拒执行为的行为人受到了法律的惩处,有效遏制了各种抗拒、逃避、躲避执行的现象,打击抗拒、逃避、躲避执行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这不仅将对改善执行环境、缓解执行难问题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且对强化社会诚信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法治中国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自贡市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线索3条,其中1人经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程序,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判处刑罚;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但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司法拘留36人次,处以罚款6人次;因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协助义务人,处以罚款4人次;纳入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448人次,其中:违反财产报告制度95人次,违反限制高消费令2人次,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38人次,其他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313人次;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信息录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和自贡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292人次;通过报纸、电台曝光拒不履行判决、裁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信息曝光88人次。专项活动中,共办结执行案件3107件,到位标的款6.71亿元。

法律链接

一、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的具体情形。规定负有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实施三类八项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中规定的“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第一类为“经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情形。第二类为“致使人民法院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或者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情形,包括“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等“发生在法官眼皮底下”的拒执行为。第三类是致使债权人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二是明确了酌定处罚情节的适用条件。规定对申请执行人为弱势群体的涉民生执行案件,如申请执行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拒不执行构成犯罪的,可以酌情从重处罚。同时,为了鼓励被告人积极履行判决、裁定确定的法律义务,使执行案件得到实际执行,规定在一审宣判前,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全部或者部分履行执行义务的,量刑时可以酌情从宽处罚,包括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是规定了部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可以按照自诉程序进行追诉。1979年刑法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规定在同一条文,实践中作为自诉案件办理。1998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出台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曾明确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属于公诉案件,但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六部委”重新作出《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拒执罪案件是否属于公诉案件未予明确。为适应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需要,本解释明确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第三项规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按自诉案件立案受理。同时,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自诉人在宣判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从而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的追诉程序由单一的公诉程序改为公诉与自诉可以并行的程序。

四是规定了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的一般管辖原则。本解释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按照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的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及犯罪结果地,而拒执行为的主要结果就是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执行法院所在地可以纳入犯罪结果地范围。因此,明确一般情况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由执行法院所在地法院审理,符合法律规定,也更有利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相关证据的收集、固定和追诉程序的推进。如果由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审理更为适宜,或者发生管辖争议的,则按法律规定处理。

二、《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明确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限制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出行、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住宿,不得旅游、度假等多达九种类型的高消费行为,该司法解释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该解释部分规定需要进行及时修改。此次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的决定》,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一是明确将信用惩戒的范围拓宽至限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原“限制高消费规定”对被执行人进行高消费的限制,侧重于对各种大肆挥霍、奢侈消费行为的限制,防止被执行人财产的不当减少。但因不同地区收入水平及被执行人情况的不同致使“高消费”的标准难以统一界定;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除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必需品以外的财产,人民法院均有权采取执行措施。作为信用惩戒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大惩戒力度,进一步压缩被执行人的生产生活空间,对被执行人一些非高消费行为依法也应当予以限制。据此,此次修改首先将原司法解释名称修改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拓宽了限制消费措施的范围。并对主文中涉及“高消费”的内容全部作相应修改,明确规定,对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以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

二是明确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应当采取限制消费措施。修改后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和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是人民法院对具有不同拒不履行情节的被执行人依法可以采取的两种不同制裁手段。失信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恶意更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应当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各种方式的信用惩戒。对失信恶意更高的失信被执行人应当全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此次司法解释修改对此项内容予以明确,有利于两个司法解释在适用上的衔接。

三是增加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内容与力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增加对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的限制。第二,加大对单位被执行人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限制力度,单位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明确禁止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四类责任人员实施高消费及有关消费行为。同时,在严格限制的基础上,设置了权利救济程序。明确对相关责任人员因私以个人财产进行的消费不予限制,其可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查证属实的,应予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