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化学辨“毒” 破获百多个假案
胡杨
年龄:40岁职务:成都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第五大队教导员
特长:自修化学专业,专门对付食药品毒添加剂
心声:我们多卖力气,假货风气就不敢放肆,百姓的权益才能守住
看几眼就认出假烟假酒的“真身”,问两句就能知道售假店主知不知情,这些年被他揪出的假货歪店可真不少。
作为破获制假售假案的警界高手,食品、药品、烟酒、数码产品等都是他的工作范围。自2009年进入经侦支队以来,他除了练就一身辨假神技,还“跨行”充电,自学化学知识,类似食药品毒添加剂的案件专业性比较强,跟它们打交道,他“必须要知己知彼嘛。”
“单盒烟不好辨认真假,但成条的容易露出马脚。”胡杨说,一条烟包装盒上有烟草公司印上的编码。因为烟草是定点供应,真烟编码的后6位,必然与零售点《烟草专卖许可证》执照号码相同,不一致就可以确定是假烟。
假酒也一样。他说,成件的白酒包装盒同样会印有号码。真酒号码很清晰,但假酒的号码则会印得粗糙,“字迹明显模糊的就露了馅。”
打击制假售假,刚开始,胡杨也会一头雾水。“比如食药品有毒添加剂的案件,就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胡杨业余时间埋在化学书堆里。一段时间后,他成了单位有名的“化学专家”。他还做了一个表单,密密麻麻地写着甲醇、苏丹红、双氧水等各种有毒添加剂的“身份信息”。
入行5年来,胡杨经手的不下一百多个案件,光是大案要案,少说也亲历了几十回。“我们多卖力气,市面上的假货风气就不敢放肆,老百姓的权益才能守住嘛。”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静一
维权之星
在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特联合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栏目组,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推选“我们身边的维权之星”报道活动。
本报将邀请维权之星讲述他们的维权故事,通过他们的故事告诉广大消费者如何维权,维权之星还将到华西都市报接听热线,为消费者遇到的问题指点迷津。
4大投诉通道继续为你开通
市民刘先生拨打96111倾诉:“我在药房买了一条热疗裤,但是不起任何作用,就是骗人的。”郁闷的市民黄女士说:“我在家具城定了三扇门,结果,送来的门比量好的大了3厘米,根本放不进去,他们现在不管了”。
昨日,华西传媒集群“华西3·15,给消费者尊严”特别报道继续。我们为消费者开通的华西传媒呼叫中心96111、华西都市网、微博、微信等投诉通道反响火爆。50余个热线打进华西传媒呼叫中心,读者通过电话反映消费难题。与此同时,华西都市网专题网页,以及活动微博、微信等网络投诉平台上,相关消费投诉也多达30余条。
根据消费者投诉这些问题,华西3·15维权记者均兵分多路,第一时间出击,为消费者维权。还将消费者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分类告知消协等相关部门。他们将再集中答复消费者。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
相关新闻 漂亮牛肉加“毒盐” 厨师主管各获刑半年
去年9月,成都市“潮皇阁”一家门店在加工熟食时非法添加亚硝酸盐。本月25日,青羊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去年9月,成都市青羊区食药监督管理局进行检查时,发现“潮皇阁”凉菜房中的熟牛肉中含有亚硝酸盐成分。后经交代,添加亚硝酸盐是为了让牛肉有个好的卖相。随后,该店凉菜部主管和厨师王、杨二人被青羊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并移送检察机关。最终,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王某犯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被告人杨某犯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