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驱动四川转型发展

03.03.2014  10:11
   
   
        2013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首次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四川实现“两个跨越”目标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提出来,强调要以科技支撑引领为核心动力,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推动四川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一年来,四川全省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区域创新发展示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四大创新工程。创新亮点频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两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创历史最好水平;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签约金额达425.2亿元……

 

        作为科技资源大省,四川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企业作为市场最活跃的主体,理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但过去多年的实际情况表明一切并不尽如人意。

 

        有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四川省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0.5%;与此同时,全国是1%,发达国家则在2%~3%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年中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到2020年把这一比例提高到1.5%。

 

        2013年以来,四川多措并举,力促企业扛起创新主体的重任。

 

        重点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设立创新主体培育专项资金,遴选支持首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20强。依托企业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130余家,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400余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30余家,达到1804家。

 

        倾斜支持企业创新发展。2013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55.79%由企业获得,达到53836万元;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研发费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收近20亿元,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支持企业对外科技合作。举办首届“中欧创新与合作大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一系列对外科技交流平台,为企业开放合作牵线搭桥。

 

打造多点多极的创新高地

 

        马年伊始,成都高新区传来喜讯:继2012年成为四川首个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的园区后,在2013年又再度成为四川第一个GDP破万亿元的产业园区。

 

        由科技创新激活产业活力的区域,不只在成都。按多点多极推进、局部突破的理念,四川围绕特色产业,全面提升次级市州创新能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小高地”。

 

        推动绵阳科技城建设。政府制定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确定绵阳科技城重点发展区域,并在鼓励科研及成果转化、创新土地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10条突破性的政策。

 

        加快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建设。按照天府新区规划领导小组要求,完成56.2平方公里的功能区前期策划和规划研究;引进项目,为推进高端集聚。

 

        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特色区域。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围绕钒钛产业探索建立资源综合开发协同创新机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试行办法》,新增4个省级高新区,成都、绵阳、自贡、乐山4个国家高新区加快发展。

 

促进协同创新成果转化

 

        作为西部唯一的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四川拥有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总数西部第一,创新实力全国第八,创新潜力全国第五。四川也是科技人才大省,两院院士、科技人员总量西部第一。

 

        过去一年,四川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主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新增钒钛、泡菜两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轨道交通、卫星通信等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迅速。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制定四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围绕轨道交通、数字家庭、钒钛、油气、生物医药、环保装备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新建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改革传统单技术、单环节项目设计方式,组织实施生猪、泡菜、食用菌等19个产业链示范项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匹配资金链。

 

        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后补助资助方式,在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上推行了奖励性后补助,引导和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完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拥有成果转化处置权,转化收益中至少70%归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所有。

 

        不断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3.3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专利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风险担保,实施全国专利质押融资贷款试点。

 

        一年来,创新驱动,成绩初显。

 

        2013年,四川全省共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69项。累计实施项目816项,财政资金支持9亿多元,带动企业投入408.86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建立了涵盖8个专业技术领域、11家重点单位和21个市(州)的专业性、区域性技术转移分支机构40个,成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为首批10家国家级转移中心之一。

 

        自主创新的成效,最直观地体现在终端产品上。四川设立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规划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品有500余个,累计实现产值超过3000亿元。
危兆盖 李晓东 《 光明日报 》( 2014年03月03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