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方法托起的脱贫攻坚新高度——盐边县2017年创新脱贫攻坚“五三一”工作法

04.01.2018  20:12

 

  按照三年全面决战脱贫攻坚的时间表,2017年之于盐边县,任务异常艰巨,既要圆满完成13个贫困村、500户、2191人的脱贫退出工作、巩固好2016年的脱贫成果,又要为2018年全县脱贫攻坚的全线收官打基础、寻经验、谋路径,集聚力量。

  这一年,一个名为“五三一”的创新工作法,经过不断磨合、实践,逐渐条理清晰、点线合一,统揽了全年脱贫攻坚工作并成为固定的机制。

  “五三一”工作法的发端,是2016年底县委向全县党员干部提出的“准快细实,一次把工作做好”的要求,最终在2017年脱贫攻坚上的落点是:以“准、快、细、实、高”五点合力定路径;以“温度、深度、精度”三度格局定标准,以“一次把工作做好,今天的工作坚决今天做完”为一以贯之的工作刻度,交织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盐边脱贫攻坚网,确保在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五点合力

  “”、“”、“”、“”、“”五个点,每一个点都是一条内涵丰富的路径。

  准:脱贫路径把脉准。

  盐边县委、县政府以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倒逼扶贫攻坚的“路线图”,全县通过明确的目标、有力的举措、有效的行动,将2017年脱贫路径精准到两个点位,点位一,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种养殖技术;点位二,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产品销售路径。

  种养殖技术是脱贫攻坚重要的内生动力,盐边县依托贫困村“农民夜校”,配备师资专职教师31人、兼职教师677人;制发图文教材31651册、音像教材574册;培训方式不局限于‘夜’,不局限于“”,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地点,“流动课堂”、“种植课堂”白天上课、农家院坝上课、田间地头上课成为新常态。截止目前,全县各贫困村约5000人参加了培训,科技种养殖的春风吹进大山。

  为畅通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盐边县主动对接市场、创新销售路径,于4月18日在市区炳草岗西海岸农贸市场设立了“盐边县乡味村鲜农特产品直营店”;于6月24日在格萨拉乡建立了全市首家“电商+快递”示范点;盐边县扶贫移民局与成都的“菜篮子”成都益民菜市签定销售协议;9月下旬,渔门镇核桃箐村“天虎云商”互联网销售平台开通;11月中旬,盐边红运农业公司依托大企业将格萨拉等11个贫困村的900吨生姜卖到了国内、国际市场。

  快:基础设施推进快。

  2017年盐边县早谋划、早部署,整合资金3.1亿元,全面实施9大类39个脱贫攻坚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投入资金3238.34万元。截止11月,按照水、电、路、通讯“四网”并织的总体要求,已实施完成硬化道路40.375公里,新建机耕道51公里,新建蓄水池68口2509立方,完成5个村3200亩高效节水项目。

  细:产业发展方法细,新村规划布局细。

  产业是脱贫致富之基,盐边县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瞄准青花椒、核桃、桑树等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致富带动效应,投入资金3497.48万元,完成产业改良9292亩,实施新种植业11545.49亩,与中丝集团就特色蚕桑产业发展签定5.1亿元合作协议;成立种养殖专合组织34个,养殖牛、羊等家畜5万余头(只),形成了绿色循环产业链延伸。目前,已和9家企业签定销售合同。

  新村新貌是贫困村贫困户的最大获得感。2017年盐边县对新村建设突出细规划、快建设,13个脱贫退出村新建村部建设3个、改造村部10个、改造村卫生室13个(含医疗器械配备)、实施宽带网络建设5个、网络办公设备建设13套;通村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和通信网络都通过市级验收。

实:扶贫资金保障实。

资金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根本要素。2017年,县委、县政府把资金落实摆在了诸多事务之前,落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3238.34万元;产业发展资金2854.64万元;人居环境建设项目资金6354.97万元;金融信贷项目资金16085万元,目前全部到位。

高:高标准、高效率回应群众需求。

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地方高标准、高效率回应群众。3月,盐边县委在全县广泛开展了“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93个机关党支部把组织生活开到联系村、帮扶村,把文明新风、群众渴盼的项目带到贫困村里去,640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其中,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得以建立,多个实效性强的项目在贫困村落地。

为切实解决易地搬迁工作,全县从实际出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30人,危房改造600户,住房加固401户,确保今年脱贫退出的贫困户,户户住上好房子。

三度格局

温度、深度、精度,每一个度都有不可或缺的含金量。

真情实感有温度,凸显共产党人为一方人民谋福祉的真品质。

从2017年初到10月省市新一轮“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启动,盐边县433个基层党组织、9800多名党员以“深发力、细绣花”之功,突出贫困村畅通工程,抓实贫困村通讯、宽带网络建设,着力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和高效节水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和提高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为引导边远山区群众在好习惯的培养中逐渐形成好风气,向落后山区经年累月形成的陋习开战,县扶贫移民局“两个包+一把刀卫生洁净进乡村”活动走进20多个贫困村;县妇联党支部把“脸盆计划”复制进了彝家山寨;团县委“指尖行动”走进了边远民区;县委宣传部等10多个机关党支部广泛开展“送好环境下乡”活动。

真抓实干有深度,标出盐边脱贫攻坚新量度

2017年一开年,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框架下,全县成立了8个脱贫专项项目部门,18名县级、69名科局级领导干部各司其职,每月召开2次以上项目推进工作会,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确保每个项目落地生根。

真金白银有精度,谋划脱贫攻坚资金整合新方案

在盐边县财政局的账本上,有一个重要的数据: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为48822万元,而2017年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3401.85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近十分之一。

以此为撬点,全县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脱贫攻坚战线如同蝴蝶效应般,扇起了根除贫困的龙卷风:长江三峡集团、北京西城区、九鼎公司、解放军95538部队等单位累积捐赠0.66亿元,投入全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县农业银行等三家金融机构向贫困户的贷款总金额达1.1亿元;“龙腾”、“百灵山”、“荣腾”、“耘华锦”等公司与贫困群众抱团发展,“企业+支部+专合组织+贫困户”等创新等模式激活了贫困村一池春水。

一次把工作做好

一次把工作做好”,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却是盐边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的集体精神迸发!

2017年年初,县委、县政府迅速推动月度分析促进会议制度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落地,核心是“清单式”一次性把工作做好,将精准扶贫、脱贫推到民生、发展的前沿,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盐边县在群众“最急”上用真情、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

为此,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均实行“脱贫双组长”制;全县各乡镇、部门、帮扶联系单位层层签订“军令状”——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推行脱贫攻坚“清单制”工作,即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实施清单,涉及脱贫攻坚的部门、人员必须针对脱贫任务梳理出精准的脱贫清单,建立台账,逐项落地落实。

全县33位县级领导、66个县级部门、1614名各级干部实行“一对一”定点联系指导帮扶贫困村、贫困户;10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驻村农技人员、帮扶责任人奔赴贫困村寨,形成了不间断的帮扶暖流。

在此推动下,1月17日,温泉乡道角村放羊坪等组35户贫困户能繁黑母猪通过人工授精怀孕,每户当年可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3月14日,格萨拉乡大湾村、上村村14亩羊肚菌种植示范地首批菌种出菇,实现新产业零突破;5月下旬,距离县城180多公里的红宝乡长草坪村7 .3公里道路贯通,3座通讯基站建成……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像一朵朵绽放的索玛花,盛开在盐边3269平方公里的希望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