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传降息背后逻辑:契合当下市场渴望|降息
国内A股市场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人心惶惶。上周末一则“央行[微博]宣布降息,决定自2015年2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但是,截至昨日晚间,央行官方渠道仍未发布“降息”消息。而这条降息的假新闻之所以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广泛传播,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它契合了当下市场的渴望。
上周六晚间,一则降息传闻悄悄蔓延开来。传闻称,央行自2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2%;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
随后,有财经网站转载这一消息,引起媒体小伙伴围观询问。不过,仅几个小时后,降息传闻被证实为假消息。截至昨日晚间,央行网站也并未公布任何有关降息的新闻。
为何一则假消息会被大众广泛传阅?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其实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上周二以来,大盘连续四天下跌,沪指在2015年首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以下跌1.59%收官。与此同时,利空消息也不断涌现,证监会[微博]再查两融、伞形信托收紧、对基金公司调查、24只新股IPO。部分股民显然将降息作为救命稻草。众所周知,大盘在去年11月13日至19日连续下跌五天,随后央行宣布降息,因此有人将近期股市的连跌与央行上次的降息操作联系起来。
而国际市场上的风云变幻也带来了降息预期。自1月以来,各大央行开始了一场降息追逐赛,欧洲央行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对金融市场造成极大的影响,也让其他国家央行感到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而中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一直存在,CPI持续走低,令降息呼声渐起。
降息传闻的出现并疯传显然迎合了一部分人的想法。那么央行会不会降息,又会在什么时候降息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14年11月降息的效果将在2015年逐步显现,年初、一季度将是政策效果的观察期。2014年11月、12月两月信贷和社会融资增加较多,2015年1月仍很可能大幅增加,这有利于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目前贷款基准利率已经属于历史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加上降息会进一步加剧资本流出、加大货币贬值压力,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不过,若PPI继续负增长、企业融资成本压力未见明显缓解,2015年上半年仍有小幅降息的可能。
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许多国家,货币政策制定的主要考虑点是对抗通缩,对于一国经济来说,保持可控的CPI上涨才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在CPI指标之后,才是权衡失业率等货币政策目标。去年我国CPI增速比上年上涨2%,大大低于年度3.5%的预期目标,也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这其实是反映了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肖磊看来,我国同样面临通缩风险,今年是货币政策的宽松年,有降息降准空间,但降息空间依然不大。他预计会通过定向宽松工具、MLF、SLF等来释放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