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老龄化浪潮来势汹汹 政协委员指点迷津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杨喆 邢利宇)据统计,2015年中国60岁以上“银发一族”数量达到2.2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
面对来势汹汹的“老龄化浪潮”,如何做到“老有所养”?围绕这一民生焦点议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纷纷支招,梳理其中观点可发现,应对老龄化至少有以下四方面工作要进一步完善: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老龄化高峰期的加速到来,将可能冲击现行社会保障体系。”12日的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中,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世平特别提到社保体系“法律法规不配套、政策措施碎片化”的问题。
她代表4位委员呼吁,尽快制定或修订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法、慈善事业法、社会服务保障法等,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法律支撑;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社保体系,实行弹性退休,统筹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各项制度整合配套。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定超则在提案中提到,要优化社保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管,以增大社保基金总量,化解社保风险。
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是一个产业,交给社会才能做好。”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苏如春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面对老龄产业中管理、标准、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企业家的经营,使之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业仍然存在着市场化程度较低、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他建议,鼓励部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在政策、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直接募集资金,发展养老服务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养老服务体系中。
“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主体作用尚未发挥。”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也在提案中建议,优化社会力量准入及优惠政策落实机制,让投资者权益得到认可,同时要加强对民营机构的扶持政策落实力度。
推进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有助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也有助于缓解床位紧缺问题,提高医养机构服务效率。”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任委员钱学明在提案中道出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
这一模式如何推进?钱学明认为关键在于“一体化”。他建议,建设大型综合性医院,承担医疗和养老的双重功能;以医院为依托,开办大型养老服务机构,设分支机构进入社区,连锁经营,集团化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东风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马力则提出,实现医养深度融合,需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社会化媒体服务平台,通过社区先期做一些数据采集,摸清情况,以便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养老照料及护理服务。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中国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均拥有量不到发达国家十分之一。”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担忧地给出这一数字。她呼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着力解决康复机构、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人才严重短缺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朴惠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大学中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对学生进行心理学、医学等方面培训。“这样既可以解决这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壮大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