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同学暑假校园生活二三事
每个星期有五天的早晨,迎接我的都是这样的合十礼,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老挝古都琅勃拉邦,每日黎明前太阳未出之际便开始施斋的身着黄衣的僧人与沙尼,那是老挝一景,而这样的动作却是校园一景,都是安心定神的画面。他们口中说着“萨摆迪,阿占”,“萨摆”在老挝语里有“舒适”之意,“迪”是“好”,而“阿占”,是与称呼中小学老师不同的,只有称呼高僧和大学教师才会用到的叫法。他们这样的礼节满含尊敬与感恩,于人于知识都是如此。
每个学习的上午,黑板都是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如果安逸是成都人的专有形容词,那老挝本身就是缓慢的生活节奏,老挝人活得舒适自在,那是他们的幸福。但是,学习语言的人是懒不得的,所以,黑板上就是有再多的内容也得抄,不懂的问别人或者自己查字典,不管你是先通过英文再查泰文还是根据字形直接查泰文。学习,主要是靠自己。
这个暑期课堂,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主角,10~20分钟的时间里,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低年级的同学在学习开口,高年级的同学在纠结如何表达才是最好。“你想要听到什么样的教学,你在上面就要如何讲授”,大家各有千秋,于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同学在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一年级的女生,她们会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抱怨一天24小时不够用,能细数到具体的钟点,一天的行程包括上课、吃饭、自习、洗澡、吃饭、做作业、排舞、背单词,结论是——时间不够用。幸好,只是时间不够用,幸好,并没有一天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的感觉。
这就是一天行程中的“排舞”事项,暑假里建筑学院有同学在战旗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7月29号有汇报表演,同样是还没有放暑假的两群人,老挝同学用他们自己的为对方加油点赞。说起舞蹈,老挝人向来喜爱唱歌跳舞,这几乎是融入了这个国家人民血液里的喜好,有音乐有啤酒就能开始舞蹈和欢笑。
若要为此图起名,那必定是“当老挝人在成都遇见干锅”,干锅与冒菜,他们常去吃。我们约好,这次吃中国菜,下次,我们吃老挝菜!
周末来临,我们的约定之日,如愿以偿的吃了老挝菜,她们说超级想念糯米饭,在中国还一次都没有做过了,于是我们弄了,只可惜没有竹篓,糯米也不如老挝的好,电饭煲蒸出的饭用手捏了会粘手,而且没有嚼劲......但是啊,她们还是笑得那么开心。没有木瓜只能做舂黄瓜,上图展示了老挝人切丝的方法,是的,他们切丝从不用砧板,厉害吧。补充一点,那日早上去菜市场买菜,她们总喜欢去找老人买,她们这样解释——要帮助老人,那时手里提太多东西所以没有拍照,只是想说,小事才能见人心。老挝人的善良和宽容,与他们相处的时间越久,才能体会得越深。
最后,附上巴松哈一张照片。对了,巴松哈是她老挝名字音译过来的,巴松哈在老挝语里面的意思是——祈求爱、想要得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