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把羽绒服生意做大 让人一说到羽绒服就想到雅安

02.04.2015  11:1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李秋怡 王飞 游飞)在这里,鸭子解决了60%以上人的就业。“时时闻鸭鸣,处处见鸭绒”是这里最熟悉的生活场景。3月9日,记者来到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空气中都是羽绒的味道。

每年秋天,从这里出发,打羽绒服的大军便涌向全国,来年春天,他们就会满载而归。草坝镇只有一条大街,就是羽绒加工一条街。这条街上聚集着羽绒服、羽绒被、布匹、拉链、纽扣等各种相关产品。

陈贵锦在这条街上有几间铺面,专门加工羽绒服,堆满了各种布匹,路边还停着他的标致407。他还在上海浦东开了一家店。“在外奔波太累,我还是想回家。我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在家门口把我的羽绒产业推到一个新高度。”陈贵锦的身上,有着一股纯朴和精明混合的气质。

今年47岁的陈贵锦,1995年就外出打羽绒服,最开始,觉得东北的冬天又长又冷,生意一定好。但真正去了才发现,东北人衣服更新慢,做了几年又转战上海。刚到上海时生意非常不错,但近一两年羽绒服市场饱和了,利润越来越薄了。

上海的繁华一度让陈贵锦很有感觉。玩陆家嘴,逛外滩,坐磁悬浮。“第一次去看去体验的时候,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为这座城市。”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他越发觉得还是家乡好——山清水秀,呆着觉得舒服自然。“上海不属于我,无论在那里奋斗生活多少年,我都明白我不属于那座城市。

回家的诱惑越来越浓烈。这种诱惑更多是对儿女的牵挂。“儿子2岁我就出去了,我太亏欠他了。很多时候他连早饭都没有吃就去上学。现在小女儿刚上小学,我不能再错过她的成长。”说到儿女,这个男人的眼里竟然闪着点点泪光。

回家的诱惑还来源于在家门口把羽绒服生意做大的渴望。他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20年,最近又去义乌看电子商务,去常熟看羽绒市场,得出一个结论,要在雅安把羽绒产业做大,首先要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共识,“让消费者一提到羽绒服就想到雅安,就像提到小商品就想到义乌一样。

在这个共识还没形成的时候,陈贵锦把切入点放在了羽绒被上。羽绒被对款式和品牌的要求,相对衣服来说门槛要低些,对原材料的要求比较高,而四川的羽绒质量在全国处偏上水准。“在家门口做成本低啊,至少一年好几万的门面租金不用给。通过电子商务,市场边界也没有了。”陈贵锦说:“我觉得这个点上可能是我唯一的切口和机会。

回家的诱惑还在于家乡的变化。“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变化。最近又引进了很多企业,市场变大了,就业也容易了,奔小康没有问题。”陈贵锦的乡愁伴着家乡的发展萦绕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