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为上 民生为重
泽彭一家围在火炉边吃饭。
遂宁“联福嘉园”棚户区改造小区已基本完工。
“刷一下”异地就医实时结算
□本报记者 黄泽君
1月5日,邓德明还躺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病床上,接受治疗,因慢性肾炎从内江转院到成都,已经十天左右。“办理转院的时候,用医保卡刷一下即可,到时候出院也是通过刷医保卡直接报销,自己再支付自费部分,非常方便!”邓德明说。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百姓正因此受惠,省了精力,省了时间,“看病难”的问题正逐步缓解,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实时结算方式,也让优质的医疗资源为更多群众所享受。“要是以前,病患需要在出院的时候自己垫付全部费用,再把所有就诊资料以及病案信息复印带回户籍所在地,通过当地医保局审核后,才能拿到报销部分的资金,费时又费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主管护师王洋介绍。
2014年10月1日上线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级平台解决我省异地参保人员就医垫支大、报销周期长、个人负担重等问题。同时,成都也公布了22家可进行异地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其中包括四川大学华西第一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这22家医院可满足95%的在蓉异地就医需求。
数据显示,从2014年10月1日开通此项业务以来,共有229名病患享受了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支付资金已有300余万元。
声音
患者邓德明:“我办理转院和出院,只要刷刷卡就行了,回去也不用准备任何材料到处奔波,真是一项好政策!”
分级诊疗看病更方便
□本报记者 张立东
1月5日,西充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医生徐华正在给来自太平镇的老人张青龙看病。“气胸一次治愈过后,以后可能出现复发,如果反复复发,我们可以把你转到上级医院,南充市川北医学院或者南充市中心医院。”这样的诊疗,在2014年11月以前,张青龙需要到南充的三甲医院去做,实施分级诊疗后,张青龙在县医院就能放心地看病。
作为四川省唯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和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从2014年11月1日起,南充市全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南充市卫生局局长郑和平介绍,分级诊疗实施两个月来,南充市农村居民首诊在村和乡的比例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人次上升了12%,三甲医院住院人次平均下降18%。
在南充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在接到蓬安县徐家卫生院传来的影像资料后,南充市中心医院专家马上会诊,半小时内将结果反馈。“每天可完成远程诊断300多例,从患者在基层检查至拿到检查报告的时间最短3分钟,最慢半小时。”南充市中心医院院长李光明介绍,这是全省首家联通市县乡的影像诊断中心,偏远地区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声音
医生徐华:“小病到我们县级医院诊治,能为病人节约不少经费,又能够避免大医院人员过度集中。”
灾区群众身暖心更暖
□耿冉 周燕 本报记者 陈建兵文/图
进入新年,康定“11·22”地震已过去两个月了,眼下海拔3700米以上地区夜晚气温已低至零下10摄氏度,居住在康定县塔公乡江巴村和夺拉呷姆村的灾区群众生活如何?1月4日,本报记者再次走进震中地区。
记者到达夺拉呷姆村时,正碰到牧民泽彭和邻居们晒太阳、聊家常。地震刚发生时,记者也到过泽彭家,那时他们一家就挤在一顶救灾帐篷中,除了地上用当地牛毡铺好的地铺外,帐篷中空无一物,一家人都睡在地铺上,吃的也全是方便面。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泽彭家不仅有了床,而且还用上了电炉,帐篷的一面墙也被取暖用品和粮食堆满,而且厨房和卧室也分开了,家中的5口人都能够睡在暖和的床上。
泽彭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坐坐,走进泽彭家的帐篷中,暖意袭来。“现在也没有什么困难,主要是计划今年新建房屋,”泽彭说,政府为他们搭建了帐篷,送来了棉被、大米、棉衣,今年冬天不会冷。“政府还为我们发放了钢炉,”就在救灾帐篷不远的地方,泽彭自己搭建了一间厨房,“在卧室煮饭油烟太大了。”在夺拉呷姆村安置点,几乎家家户户都搭建了两间以上的帐篷。
说到去年地震时的情况,泽彭感慨万千:“地震时我在外面打工,是我的干部‘亲戚’帮我安顿的妻儿,真的感谢他们。”原来泽彭在甘孜州群众工作全覆盖结对认亲活动中与塔公镇副镇长索南东智结成对子,地震发生时,泽彭家中的床铺、被子等都是索南东智震后第一时间帮忙搬运出来的。
目前,康定县已安置受灾群众12776人,其中投亲靠友、分散安置受灾群众8064人;在塔公江巴村、多拉噶姆一村、色齐卡下马龙和雅拉、瓦泽安良等9个安置点集中安置受灾群众4712人,现已发放帐篷3806顶、棉被9555床、棉衣4302套和钢炉428个,以及米、面、油、肉和蔬菜等生活物资70余吨。
声音 牧民泽彭说:“我们不仅身上暖和了,最重要的是心里也暖和。”
路通了 他买车的愿望终于实现
□本报记者 蒋君芳
如果盘点一下刚刚过去的2014年,购置新车是张水全家的一件大事;而对于张水全所在的崇州市江源镇崇福村所有村民来说,6.5公里长的村组道建设完成,将全村20个组连通起来,是件共同的大事。
而这两件事,互成因果。
崇福村位于崇州蔬菜基地之一的江源镇,但不少基础设施与“蔬菜基地”的身份并不匹配,路是其中最突出的。
几年前,村上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管理者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李伏良有话要说,“以前的组道全都是两米宽的机耕道,收购商车子开不到田边上,只能通过小型拖拉机、人工搬运等方式,先转运一道,收购商就要压价,还有的收购商嫌麻烦,来了一次后干脆就不再来了。”
1月5日,在张水全家的院坝里,张水全说,为儿子买车一直是张水全的心事,现在路终于修通了,买车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当年在崇福村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需求都指向了修路。但崇福村村支部书记羊文华算了下,没有300万元拿不下这6.5公里,“如果先拿出一点钱来修,先修哪个组的路就会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反而修不起来。”
300万元从哪出?村上的主要经费,只有成都市下拨的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一年40万元。这么大的缺口怎么补?带着这些问题,羊文华向崇州市市级相关部门求教,收获了一个锦囊妙计——融资。
“根据成都市政策,我们可以用自己每年的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去融资,享受比普通借贷低的利息。”羊文华精打细算后,向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贷款180万元,5年内还完。“我们还去争取了成都市交委对统筹城乡村组道路建设项目20万元/公里的奖补;崇州市对村民一事一议项目还有最高20万元的奖补。”
钱搞定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道路于2014年元旦动工,半年后,路就修通了。“秋冬季的蔬菜,收购商的车子终于可以开到田边,收购价每斤比过去至少多了几分钱。”李伏良说。
过去一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的,不止崇福村。“去年我们一共完成了200公里村道的建设,涉及到24个乡镇的村(社区)。”崇州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负责人梁勇介绍,按照崇州市制定的2013-2017年乡村公路规划,5年内,崇州全市将完成761公里村组道路的建设,“基本上水泥路会通到所有20户以上的村民聚集点。”
声音 村民张水全 :“以前路窄,汽车进不来,想买也没办法。现在好了,有车有路,啥事都好办了。”
水外结“网”把山里的鱼苗卖出去
□本报记者 吴璟
冬天虽是鱼塘“休眠期”,但徐浩的鱼苗生意却没因此而停止。就在最近,打电话预约订单的客户仍然不断。“这都得归功于网络。”徐浩揭秘。1月5日,当记者再次联系徐浩时,他正忙着开年的生意。曾经记者关注他是因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而今当记者再次走进他,却发现故事“未完待续”。
徐浩是江油市贯山乡人,鱼塘就在家门口。按说,地处山区,本不是养白乌鱼的好选择,但徐浩还是决定试一试。从2011年开始养白乌鱼苗,但接近4万尾鱼苗,怎么卖出去却成了大难题,以至于临到鱼苗慢慢长大,也还找不到买家。
徐浩不甘心,决定效仿偶像马云,向网络进军。“网络才是最大的市场,虽然鱼苗养在偏远山区,但客户却可以在千里之外。”
开网店,打造网上平台,这事儿得找专业人士帮忙。2012年初,通过当地商务部门,徐浩联系上了江油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黄元明爽快地接下了这一单。“一开始我们就准备帮他做个网站。”黄元明说,考虑到是帮助徐浩拓展市场,网站不仅包括养殖基地介绍,还有养殖技术分享、最新行情分析等。最让徐浩满意的是,这一切还都是免费的。
网站刚建起时,点击量并不高。2013年,大多数鱼苗还是卖给了中间商。“我很明白,市场培育有个过程。”徐浩开始学习拍照,把自家的鱼苗拍了上网,还写了几篇养殖技术的文章,发到网站上,转载率不低。
转机出现在2014年。“去年年初就连续接到了好几个外地电话,向我咨询鱼苗。”徐浩很激动,因为这或许将是一个大转机。通过电话联系以及线上咨询,来自巴中、重庆、福建等地的客户纷纷登门。“一寸长的鱼苗,一尾至少可以卖到6毛钱。”
2014年,徐浩的鱼苗卖到了10万尾,年利润超过5万元。新的一年,徐浩还有一个大计划:“我的网络市场慢慢养起来了,今年估计要养30万尾鱼苗。”
记者从江油市商务局获悉,依据该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方案,在去年完成电商服务培训中心、综合性物流仓储库房、特色农产品体验馆、物流分拣中心、农村电子商务孵化中心及相关设施设备购置等工作内容上,今年将全面完成乡镇智能服务网点、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光纤到村工程等网点布局内容的建设,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声音 养殖户徐浩:“网络才是最大的市场,虽然鱼苗养在偏远山区,但客户却可以在千里之外。”
分到保障房 春节就可拎包入住
□本报记者 任鸿 文/图
洁白的墙壁,平整的地面,明亮的吸顶灯,安好瓷砖和水槽的灶台,配有洗漱台、马桶、淋浴花洒的洗手间……1月5日,记者走进遂宁市“联福嘉园”棚户区改造小区,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绿化和场平。“预计春节群众就可领钥匙拎包入住了。”河东新区市政局副局长李建宁说。
据了解,该小区共有保障房1343套,将来的业主是船山区慈音街道办慈音寺社区和杰灵社区700余户居民。
记者现场看到,小区有7栋高层、16栋多层,高层共18楼,2梯6户,在多层和高层之间是中庭景观。记者乘电梯来到18楼,电梯左右两边各有三套房。走进其中一套三室两厅,只见该房屋户型规整,客厅与饭厅相连,每间房都有窗户,阳台还可布置为阳光书房。
“小区绿化面积达50%,容积率不到2,比很多商品房小区都好。”李建宁介绍,小区配套也堪比商品房。“‘联福嘉园’地处遂宁市河东新区中心地段,500米范围内有三甲医院、小学、公交车站以及在建的农贸市场。小区内,配有1:1的地下车库、地面停车位、自行车棚、健身广场、活动中心、幼儿园等。”
据慈音街道办副主任何绍兴介绍,兴建小区之前,这周围都是散乱的农民自建房、危旧房、棚户房。2014年,遂宁大力推进“百姓安居工程”,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7763套,“联福嘉园”是其中之一。
“好久搬嘛?”“是抽签分房吗?”“行动不便的能不能安排住一楼呢?”见到何绍兴,居民们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起搬新房的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60岁的王淑英迫不及待地拉着记者参观了她现在的住房。天刚下过雨,记者蹚过泥泞小道来到王家,眼前这间平房十分破旧,斑驳的石板墙,屋顶搭着各色塑料棚,屋内灯光昏暗,水泥地板已凹凸不平。“这房子少说有三十年了,只有三间卧室房,100多平方米,挤了9口人,一下大雨,屋前的泥巴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王淑英一家此次在“联福嘉园”分了三套房,儿子、女儿、老两口各一套。
声音 居民王淑英:“这辈子还没住过楼房,咋不高兴呢?都不用装修哦,简直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