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构筑幸福梦

04.12.2013  11:16

11月4日,贵州省正式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力争用5到8年时间,投入资金1500多亿元,将农村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幸福家园。开启了贵州全面创建小康的新旅程。

      贵州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当前,贵州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最突出的矛盾是农村发展滞后,最严重的制约是农民收入较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是贵州省总结以往新农村建设的“四在农家”经验,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全省农村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六盘水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时,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在全省推广“四在农家”典型经验、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农村和贫困地区小康建设有关要求的具体举措,是推进扶贫开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贵州省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贵州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夯实“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支撑,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稳定;满足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一词,触动了人们心中勾勒的对未来社会的美丽愿景。而作为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自然对“美丽中国”大环境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更为期待。不过,“美丽”这一概念,不仅指的是乡村水清,山绿,路洁,房美,更指的是农民素质提高和收入增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道德之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之美。每一个“美丽”的背后,都要有实在的经济和物质实力的支撑。

      因此,贵州实施的六项基础设施行动计划,致力于建成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让广大农村人口享受到更多原来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发展生态产业,给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基础保障。

      基础设施的完备,让乡村美景及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被外界熟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绘就了一幅“外表秀美”和“内心幸福”的美丽乡村路线图。

      美丽乡村建设,同样吸引着大量城里人向农村流动,为农村也为当地城镇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资源流,打破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封闭式生活方式,加快了农村与城市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不应该只是城市的对外扩张,而应该是美丽乡村的自身嬗变,通过努力而达到“外表美丽”和“内心幸福”。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贵州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村庄美、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新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