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代际传递触及社会“阶层固化”焦虑 ——网民呼吁以教育改革补上“贫二代”短板

29.12.2015  09:30

 

  新华网舆情分析师李向帅

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贫困的代际传递如何阻止》,以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学生陈果为例,聚焦“贫二代”现象——“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贫二代话题,由此再度进入网民视野。

标签化解读与弱势感现实交织的舆论场

贫二代”已经足以表征当下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再加上受过高等教育、被社会期待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事件的眼球效应就更加突出了。此外,报道引用了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一组数据——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也被各大网站聚焦。不少网站报道的标题都含有“大学生”、“贫二代”、“三成失业”这三个基本元素,有的还会出现“党报”、“农村”等语义更为丰富的元素。

标签化的解读、碎片化的形象,很好地“迎合”了当下网络上弥散的弱势感。《人民论坛》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网友”中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达到73.5%。而贫二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遭遇,似乎为这种弱势感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成为网民吐槽“在社会竞争中感到不公平、无力感和相对被剥夺感”及“公民权利保障不充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等问题的公共槽点。

对此,未来网特约评论员周成洋直言,“‘大学生贫二代’是一场媒体导演的悲情戏”,并呼吁,“请不要给‘大学生贫二代’增添悲情色彩……谁也没有资格给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定下一个‘不可能成功’的魔咒”。

阶层固化”信号刺激公众社会公平焦虑

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或许应该理直气壮地拒绝“贫二代”的标签,但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却真实存在。

今年4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教师回信时,再度提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贫困的代际传递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实践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出现阶层固化,窒息社会活力,甚至引发社会动荡。除网站在传播过程中的技巧性处理(如标签化的标题设计)因素外,该报道所释放的“阶层固化”信号对社会公平的伤害,才是推动该话题走热的更为根本的因素。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曾刊文警示称,“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要公平更要改革

贫困的代际传递,触及当下社会多个难点与痛点,扶贫机制缺陷、城乡差距、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病根在哪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教育时会提到“贫困代际传递”一样,舆论也纷纷把目光转移到教育上。媒体时评人廖德凯就认为,“农村学生的劣势是长期形成的,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教育部门和机构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弥补他们的短板”。

教育公平以及教育资源均等化,成为不少网民的主张。“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给农村生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让他们能更多地进入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能找到好工作”。教育部也曾就此发布通知,要求做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

除了教育公平外,教育改革的呼声也很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症结在于教育与社会脱节。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不应该再按阶层流动的功能来设计教育模式,而应该把教育作为完善个体,提高个体能力的途径。熊丙奇还建议,社会给不同身份的人同样的社会福利保障,不是用劳动的三六九等,对应教育的三六九等,一边制造等级,一边打通等级间的流通渠道,对人才的评价,淡化学历与身份,关注能力与素质,这就形成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局面。

教育应更加突出“”。廖德凯认为,贫穷的代际传递,最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发现和激励他们优秀的一面,有时候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是暂时失业,将来也更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

个人努力仍是改变命运的必要选项

面对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有其需要变革的一面,但身处其中的个人也要改变和担当。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三成贫二代大学生失业”不能掩盖“七成贫二代大学生就业”。无论如何,个人都是无可逃避的重要拷问环节。

事实上,“贫二代”的“”与失业,并没有必然联系。二者要发生怎样的关系,关键还在于“二代”的作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凌宗伟认为,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寒门子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凭着自身的努力与抗争干出一番事业的范例。要知道,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自己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知,没有明确的要求,不付出应有的努力,外界的支持越多,贫穷代际传递的概率就越大。

一个人难免受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制约,当下就业市场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市场的内在精神则是“唯才是举”,市场化的改革也正是朝向这一目标的。“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错,错的是你有没有掌握知识,你掌握的是什么样的知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贫二代”来说,在社会还未发生明显的变革前,自身首先要做好变革的准备。(此文原载于网络舆情参考第192期,此处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