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拒绝“看海“—绵阳城市内涝治理侧记(三)
绵阳“内涝”之治(一)
先易后难: 通道疏浚与排水改造
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为。绵阳的城市内涝治理工程,首先从城区雨污水通道疏浚工程开始。
从2010年起到2013年,城建部门对涪江右岸、安昌江北面的高水、圣水片区、三里村片区、剑门路片区的雨污水通道进行疏浚处理,疏浚了董家沟三汇市场至东辰中学、肉联厂后门至任家沟、三汇市场至安昌江河道的通道,整个清淤的河道长达2785米,清出的淤积物体量近万方。接下来又对405支渠、黑堰塘至粮机厂段约两公里长的通道进行清理,清出淤积物总量9900余方。之后,又对城市中心的煤场沟金竹园至党校的通道、涪翁堰公园闸门至福安巷口的通道也进行了清理,清掏淤积物近5000立方米,清淘雨污水井近6000个,涉及的管线长达150多公里,仅清掏一项投资量就达800余万元。
三里村片区雨污水管网工地
过水通道的疏浚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些先天性就有缺陷的设施,改造才是完善的唯一途径。 2010年,政府投资1230万元完成涪江右岸高、圣水雨污水改造工程,解决了高、圣水雨污水排放问题;投资35万元完成董家沟市政工程公司盖板改造工程,新增盖板,解决了泄洪畅通和环境污染问题;投资103万元完成御平街道路排水改造工程,解决了御平街内涝积水问题。
2011年是改造工程体量最大的一年。这一年投资285万元完成绵兴双电源改造工程,新增设一路供电电源,保证提升泵站供电正常;投资1650万元完成了城区内涝点防汛排涝改造工程,解决了城区部分内涝积水问题;投资1040万元,新建韩家脊雨水提升泵站,解决韩家脊内涝积水问题;投资800余万元提升改造岭南污水提升泵站,增大污水提升能力;投资2865万元对代家湾雨污水提升站进行扩能增容改造,将代家湾污水直接输送至塔子坝污水处理厂,避免了代家湾片区的污水由代家湾提升站经提升输送至先农坛提升站再送入塔子坝污水处理厂,避免了重复提升,既为财政节省了资金,又缓解了先农坛提升站的污水提升压力;投资1730万元新建沈家坝穿越涪江永久性污水过江管道,解决游仙片区污水排放问题;
2012年投资1040万元完成城区内涝应急改造工程,在饮马桥侧修建长约280米的钢筋混泥土暗沟,在小浮桥街与滨河南路南段交汇处新建临时雨水提升泵站一处,解决了该片区内涝积水问题;在华兴南街口修建截水沟,增设长约622米的雨水管道,横穿仙海大道,将雨水排入芙蓉溪;在芙蓉溪路58号修建长约180米钢筋混泥土暗沟,直接进入韩家脊雨水提升站;另外还投资100万元完成了圣水南街内涝积水改造工程,在该路段新建D1000钢筋混泥土管道32米,B1000×H600钢筋混泥土暗沟69米,B1000×H600浆砌人头石沟69米,并设置钢制排箅、雨水井,将积水排放至涪江。
2013年政府再投资3600余万元,实施了一环路至机场西路路口长约1200米、宽为32米的双向六车道道路改造;同时,完善了绵吴路片区的雨污水管网改造,将雨水接入翥鹤堰,将污水接入一环路污水管网,解决了雨污水排放问题;在进一步加强城区防洪排涝的同时,于汛前对城区67公里河堤进行了日常维修及排险维修,加强对城区11座雨污水提升站、泄洪闸门的安全运行检查,完成了20000余套检查井安全防护网安装。及时检修泵站设施设备,使泵站机电设备在汛期一直处于最佳状态。
除了市级的治理项目外,绵阳城区的涪城、游仙、高新、科创园区以及科学城办事处在同一时期对自己境内的内涝节点也开始了治理工作。在一系列的治理之后,绵阳城区绝大多数内涝发生节点的情况得到改变。六里村、沈家坝、韩家脊、御营坝、高水平政片区等地的“海景”已从市民的眼中逐渐淡出。为此,政府投入高达数亿元。 (记者 薛世荣 秦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