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全域聚合乡村资源 释放旅游扶贫效能

03.03.2017  17:10

 

  2016年绵阳共有27个村完成旅游脱贫,占五年总目标的22%。在2017年,绵阳将从五个方面释放乡村旅游的扶贫效能,让乡村旅游扶贫实现业态多样、旅产结合、文旅结合、旅游商品品牌化的目标,并通过深入探索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模式,提升贫困地区的旅游服务品质和竞争力。

   丰富乡村旅游,深入规划扶贫公益

  2017年,绵阳将深入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组织协调规划设计单位与红星、虎丰、通坪等贫困村进行对口帮扶,并针对各试点村编制《旅游扶贫试点村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内容将涵盖贫困村发展定位和模式、主导产品和近期项目、实施路径和方案、贫困户的收益模式、旅游运营管理机制等配套核心内容。这些规划的落实,将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绵阳正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着力建设核心产品,贫困村争创A级景区

  在绵阳今年的旅游扶贫规划中,虎牙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南华村、金龟村等贫困地区将着力培育和创建国家A级景区、四川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等产品建设。

  按照“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旅游商品型”三种模式,绵阳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虎牙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提升项目等乡村旅游开发和示范提升项目建设,打造西羌莫尼山庄园等一批度假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和乡村旅游精品经营点,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发展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旅游景区对邻近贫困地区和交通沿线贫困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创业就业。

  同时,绵阳将在南华村、金龟村等贫困地区培育和创建国家A级景区、四川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等产品建设。

  以“旅游+”为突破口,绵阳依托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培育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同时,推动科普旅游、研学旅游等创新发展,形成一批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文化+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商品

  2017年,绵阳旅游局将会同农业、旅游、商务等相关部门合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受益于该平台,平武枫香村、安州区红星村等农副土特产品,将实现旅游商品化,并努力培育农副特产品类旅游商品品牌。

  这些旅游商品充分挖掘乡村所蕴藏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以创意为手段,将开发一批具有实用性、工艺性、和纪念性的旅游商品,大力培育文化创意类旅游商品品牌。

   培训扶贫人才,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能力

  得益于旅游扶贫人才的培训,绵阳近年来实现了将业务明白人、带头人发展到村、组的目标,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大发展。2017年绵阳将加大对贫困镇和所属县的旅游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培训力度,组织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旅游人才赴省内外旅游院校和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实地观摩考察学习。

  创新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方式,按照省旅发委统一安排,积极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带头人、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四类人才和乡村旅游导游、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依靠人才支持和智力投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旅游服务能力。

   乡村旅游合作社,提升全域发展效力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指导意见》(川办函〔2016〕65号)文件精神,绵阳正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

  随着对乡村旅游合作社功能的深入探索,乡村旅游标准化统一化服务得到推进,同时打造差异化产品和进行市场营销的能力也得到增强。

  为突出典型示范带动,绵阳正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带头人,积极申报一批省级示范乡村旅游合作社。鼓励农村专合组织依托产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鼓励乡村旅游合作社与其他类型专合组织开展跨类型、跨区域合作、联合与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有规模、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和乡村旅游合作社联合社。

  2017年,绵阳将持续推进旅游富民升级,继续开展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工作,通过全市旅游人的共同努力,力争2017年建成3至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