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绵竹:家庭农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3日电 (周韵 尹翔)近段时间,德阳绵竹的各个家庭农场紧抓晴好天气,组织村民加强田间管理。放眼望去,大大小小的田块错落有致,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勾勒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
在紫岩街道永翔家庭农场,接连成片的小麦长势喜人。“最近要加强白粉病和麦蜘蛛的防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影响小麦生长。”刘光均在田间穿梭,手把手向村上的种植户传授春季田间管理技术,为小麦优质高产夯实基础,确保夏季丰产丰收。
2014年,刘光均瞄准农业发展契机,与家人商量后成立了家庭农场,并在当地流转800余亩土地种植小麦、水稻和蔬菜,年纯收入超过了20余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为激发乡村新活力,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刘光均积极吸纳当地村民从事种植、管理、采收等工作,并示范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业,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越来越多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吸引了像刘光均这样的农场主发展特色农业,不仅盘活了当地的闲置土地资源,也为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激活了乡村自我“造血”功能。
在九龙镇棚花村,经过风貌改造后的贵菲家庭农场环境宜人,农场主邓方贵正在剪下一些细弱的枝条,为主枝和猕猴桃果实留足生长空间。邓方贵说,前几年和妻子成立了家庭农场,流转了80余亩土地种植猕猴桃,通过摆摊和网络销售,收入非常可观。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当地村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高涨。
为促进棚花村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今年年初,邓方贵利用农场风貌改造契机,打造了直播间,通过短视频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合作,培育新品种,科普、宣传猕猴桃,进一步擦亮村上农业发展“金字招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人愿意扎根乡村,发展特色家庭农场,这样既让老旧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还夯实了现代化农业发展基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绵竹的家庭农场主要以粮油种植、果树种植、药材种植为主,并形成了以“家庭农场+农户”“家庭+种植户”的经营模式,促进农民从产业链中实现增收。
家庭农场是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近年来,绵竹坚持把家庭农场培养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管理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培育出了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并积极鼓励大农场为小农场“做示范”,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提高经营水平,构建绿色生态、长远发展、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保证。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家庭农场18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家,德阳市示范家庭农场40家,真正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发展新路径,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