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地图好作战产业连片迎“福”来
□记者 吴亚飞
故事地
乐山市马边县劳动乡福来村
9月27日一早,乐山市马边县劳动乡福来村,驻村第一书记潘聪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鼻梁梗”的山道上。
前一天,他刚刚观看了央视新闻频道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四川篇》。看着脚下的山道,他忍不住感叹,“对于福来村,路,不仅是全村脱贫要啃下的‘硬骨头’,更是发展的希望。”
“鼻梁梗”是横在福来村的一座山,山最高的地方有900米,两侧的村民步行往来绕道要4个多小时。为打通交通瓶颈,2016年,福来村开始修建“鼻梁梗”通村公路。据介绍,这条投资600万元的公路预计在2018年建成。
“来看看施工进度。”潘聪看着脚下的路,激动地说,“等这条路硬化好后,就能和其他村道连通,形成福来村的产业环线。”
潘聪一路走,一边拿出一份手绘地图解释,“将来,顺着这条产业环线,北边的小荣丁标准化示范茶园、西边的‘川早一号’500亩核桃基地、南边的山区养猪科技环保示范项目、东边的脆红李基地就可以串成线。”
对于潘聪手中的那份手绘地图,乐山市委办公室副调研员、驻村帮扶工作组的负责人李旺讲述了这背后的故事。原来,福来村是彝汉杂居村,村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长篇大论的规划看不明白。为此,福来村驻村工作组成员专门手绘了一份地图,用不同线条、不同颜色清晰地描绘出福来村的地形、道路、产业规划以及每户贫困户所在地和计划脱贫时间。“有了手绘地图,去开坝坝会或上门给村民们讲政策,都更加直观。”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这份地图的内容也越来越详实。“最 开始,对于大家提的很多可行性意见,我们都以虚线标注,慢慢地,这些规划变成现实,我们就把虚线替换成实线。”李旺说,现在实线越来越密,扶贫产业越来越多,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
50岁的贫困户陈绍品就是受益者。采访当天,他正在“川早一号”核桃新品推广基地忙碌。据介绍,该基地由村里成立的福生源种植合作社运营,不仅每年付给村民流转土地的租金,给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发工资,而且还会在将来投产后为入股村民分红,实现“一份土地赚三份钱”。“今年务工收入有2000多元,再加上家中养殖的生猪,全家人一年能收入近3万元,脱贫没得问题。”陈绍品信心满满。
李旺介绍,为了将福来村脱贫的“蓝图”变为“实景图”,他们还把手绘地图输入了电脑,定期打印出来,贫困户、村干部、驻村工作组、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大家人手一份,便于按图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