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考验中国智慧
放眼全球,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已有8年,世界经济仍然没有回到正轨,复苏仍然乏力,下行压力挥之不去。老问题没有解决,新挑战不断涌现。主要经济体政策分化加剧,协调难度上升,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也日益凸显,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与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今年以来,多个国际机构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审视国内,在全球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旧有模式遭遇巨大挑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可以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短期内完全能够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但中国没有这样做,因为高消耗、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科学判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统筹施策,着力解决经济中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从2014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再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论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我国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推进。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实践,正向世界贡献更多新智慧新经验——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致力于推动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新常态下,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中国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实现了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服务业增长势头显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面对世界经济中的激流险滩,中国这艘巨轮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正在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皮尤调查中心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多个国家对各自经济感到不乐观,而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却对国内经济形势看好。调查显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近5年内有所放缓,但受访人群中有87%认为中国经济态势良好,中国民众对国家经济更有信心。
G20不仅属于二十国,还属于全世界。实践证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所采取的这些经济政策,既是对中国经济负责,也是对世界经济负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治理创新,也将为更多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