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加减法:经济增速减 调结构速度加

22.10.2014  11:48
核心提示:  经济新常态下的加减法   一季度7.4%,二季度7.5%,三季度7.3%GDP增速放缓至五年半以来最低水平。在诸多经济学者看来,这是

  经济新常态下的加减法

  一季度7.4%,二季度7.5%,三季度7.3%——GDP增速放缓至五年半以来最低水平。在诸多经济学者看来,这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表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三次提到“新常态”,称新常态下经济质量有提高,劳动力结构有新变化,增长有新动力。“要适应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就是指7%-8%的中高速增长,而中国经济也正以新的“加减法”来诠释这种变化:经济增长在减速,结构调整在加速;宏观政策慎用强刺激,更多使用微刺激,平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多重目标。

  ⊙记者 梁敏 ○编辑 秦风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下滑至7.3%,较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创下近年来的季度新低。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季度GDP增速有些波动是必然的,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或有所回升。

  经济增速“减”

  调结构速度“加”

  今年以来,经济减速的迹象更为明显。一季度GDP为7.4%,当时创下三年多以来新低,其后的二季度GDP微幅回升至7.5%,但尚未站稳就在一个季度后再度下滑至7.3%。

  谈及四季度经济走势,接受上证报采访的两位专家均表示,四季度经济增速或有所回升。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说:“从三大需求角度看,预计四季度出口和消费增速将保持平稳,投资增速则可能企稳。因此,四季度GDP可能企稳略升至7.4%左右,全年GDP增长仍可能维持在7.4%左右。”

  “四季度经济可能会有所企稳,下滑趋势缓和。”财政部的一位专家指出,这得益于基建投资力度加大,以及信贷放松带动房地产投资或企稳。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微博]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看来,“‘中高速’,也就是7%—8%的经济增速,是经济新常态的一个表现”。

  他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潜在增长率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未来可能有些年份经济增速低于7%也要忍受,只要在一个经济周期里经济增长能保持在7%—8%的区间即可。”

  事实上,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经济“新常态”,并强调经济增长的弹性和韧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昨日召开的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也多次提到“新常态”。他指出,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结构在持续改善,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

  比如产业结构优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需求结构有积极变化,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2%,不仅跑赢GDP增速,也高于企业利润增速,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在提高。

  “这些都是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间几个突出的亮点,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盛来运说。

  而上述财政部专家在谈及明年经济走势时对记者强调,“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仍会比较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结构性调整仍会继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泡沫、去杠杆等都会抑制经济增速。因此,明年经济将会继续探底。”

  这一观点得到很多研究机构认可。两周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最新预测报告就指出明年经济增速将下滑至7%,但社科院同时也强调,“明年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改革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及投资消费结构将继续得到优化。”

  强刺激政策“减”

  微刺激政策“加”

  从去年开始,面对经济下滑的压力,在出台稳增长政策时,不再使用对经济拉动作用短期内即可见效的强刺激政策,转而更强调短期效果与中长期效果相结合,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多重目标,注重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定向调控。

  国信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就指出,“水漫金山”式的货币宽松并无益于当前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解决,“需求弱一点,微刺激多一点”仍将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基调。

  在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日益增强。但央行并未如预期般采取降息这样的强刺激手段,反而再次向市场投放2000亿元SLF(常备借贷便利工具)。这是继上月向国有银行发放5000亿元SLF后,央行再以同样方式向多家股份制银行注入流动性,并且给出了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以助银行降低融资成本。

  谈及下一步宏观政策,连平也对记者表示,“政策仍将坚持总量稳定、定向调控的总体思路,结构性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他指出,今后将加大力度运用财政政策支持薄弱环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货币政策上则是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合理开展微调。通过优化或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如存贷比监管,切实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保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加大对按揭贷款和优质房地产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增信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