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03.01.2014  17:20
作者:记者 梁现瑞 李淼 来源:四川日报
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明年经济工作有哪些新信号

  四川日报记者 梁现瑞 李淼

   信号一: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被放在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首位。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这是由我省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省情决定的。经过多年发展,全省经济实现了连续多年的较快增长,但从整体而言,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全省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的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要集中力量抓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

  在发展高端产业方面,会议给出的方向是,培育发展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物联网、云计算、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就成了创造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升级方面,会议提出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院所高校组建钒钛、卫星通信、轨道交通等30个技术新联盟,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说,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结合四川自身特点,深入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也是路径之一。

  省国资委主任刘国强认为,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要大力发展高端现代产业,深入实施七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方案,抓好产业链延伸整合,加快培养优势产业集群。

   信号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

  会议强调,四川是传统农业大省,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三农”工作。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邓良基认为,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粮食消费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即使粮食连年增产,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不能放松。“增加投入和创新体制双管齐下。”他认为,要坚持一手抓加大投入,继续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和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加快推进武引、亭子口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新建一批高标准农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手抓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新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西南财大副校长尹庆双则认为,鼓励吸引资本、技术等下乡,既是给资本提供出路,也是给农业产业化提供机遇。

   信号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却在全国排位靠后——四川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是名副其实的“短板”,也是未来发展空间。会议指出,要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全省服务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省政协经济委主任单晨光认为,服务业发展需要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要全面实施服务业重点行业示范引领工程,积极培育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会议提出,要集中力量推进西部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建设,尤其要抓住金融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机遇,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加快组建蜀商银行。

  尹庆双认为,“三大中心”的提出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发展服务业的决心,也表明了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解和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建设地方性金融机构,将有利于形成多元金融格局,促推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

   信号四:集中力量抓好“三大新兴增长极”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如何进一步推进?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差异化政策,保持各地竞相发展态势。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尤其是要集中力量抓“三大新兴增长极”。

  会议指出,成都要继续领先发展、一马当先,把天府新区培育成最重要的增长引擎;绵阳、德阳等成都经济区其他地区,发展基础较好,也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走在全省前列。川南经济区面临国家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宝贵机遇,要乘势而上,敢于追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川东北经济区资源条件较好,要通过转化和放大优势,做强实力,奋力追赶。川西北地区的重点是保护生态,不要去比经济规模,主要发展生态经济、旅游经济。

  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我省五大经济区和各个市(州)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特色。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不能搞成“齐步走”,而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

   信号五:构建覆盖城乡、惠民富民的民生保障体系

  会议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通过制度安排做好民生工作,构建覆盖城乡、惠民富民的民生保障体系。通过稳步增加民生投入、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等措施,持续保持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的重点投入,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民生难题。

  “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总量和比例将只增不减。”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透露,解决民生投入逐年增长有两条路径:一是向增量要,二是在存量中调。具体而言,就是政府一般性支出、尤其是“三公经费”占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将只减不增。

  “保民生不是包民生。”会议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在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尤其要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明年将继续深入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

   信号六:抢抓新机遇 培育开放新优势

  会议提出,明年开放工作,重点是要抢抓新机遇,培育开放新优势。

  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认为,国家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四川正好位于这“两带”的交汇点,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为四川深化全方位的开放合作创造历史性机遇。

  会议强调,要研究战略定位和发展策略,积极构建跨区域交通物流大通道,深化与有关省(区、市)的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南亚、中亚和港澳台的经贸合作交流。要支持成都创造条件争取设立西部内陆自贸区,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市设立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培育10个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努力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上取得新突破。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更多世界500强和重点央企来川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形成更多开放新优势。

   信号七:灾区恢复重建民生项目优先

  完成芦山地震灾区三年重建任务,2014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会议提出,要坚持科学重建,严格执行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抓紧实施规划项目,坚持民生项目重建优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住房重建进度,确保明年基本完成农房重建。

  要把地质灾害防治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始终,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省国土厅厅长杨冬生认为,从早期规划选址到后期评估监测,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地质灾害防治。当前,距离下一个汛期到来还有一段时间,省级有关部门正抓紧时间,推进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同时,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队伍的培养力度。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切实加强资金、物资、质量、安全监管,坚决做到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会议强调,要用好产业重建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园区的重建和发展,做强生态效益农业和文化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