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扶贫彰显组织活力 产业发展群众户户受益
黄金木耳基地
——青川县大院回族乡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余福果
6月中旬的一天,大茅村村民赵明乾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在自家收洋芋,同村的产业发展大户冯庆林一早打电话来说自家种的药材要挖收了,想请赵明乾等10多个农村闲置劳力一起去收,工钱100元一天……自从去年赵明乾将自家的4亩地流转给益民金耳合作社后,他平时农闲时间就到合作社务工,还有就是到其他产业大户打零工,加上土地流转金,“一年比以前多收入10000多元吧”赵明乾高兴地说。2014年脱贫攻坚开始以来,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像赵明乾这样的农村闲散劳动力靠自己劳力脱贫的事例还有很多。
党建带动党员示范
大院回族乡是青川县1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九山半水半分地”是大院的真实写照,全乡高山林立,沟壑纵横,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产业发展基本为零,贫困程度特别深。自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大院回族乡党委一班人集思广益,深入挖掘大院的特色亮点,提出了“党建保证,基础先行,产业领路,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全乡7个村级党支部围绕乡总体发展思路,制定了各村具体发展措施,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坚决杜绝一刀切,实现全乡一盘棋,村村有产业的目标。在益民金耳示范基地旁边,有一大片土地整齐地摆放着一根根耳棒,这是大茅村老党员孟发生自主发展的致富产业,也是大茅党员群众自主创业致富的一个缩影。自开展产业发展以来,大茅村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自主发展产业,针对基础设施、用地等问题由村委会协调解决,群众们看到了精准脱贫的政策优势和市场利好,大茅孟盛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大茅车厘子产业合作社、大院御源茶叶合作社等群众致富组织纷纷成立。据统计,在大院回族乡群众自主产业累计投资已达到320余万元,惠及群众120余户,预计每户年增收4000元以上。
积极引进高质产业
为实现产业短、中、长期发展,乡党委政府组织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走出去考察其它乡镇的增收产业。经过考察,村里决定发展木耳、茶叶和核桃等项目。说干就干,他们立即与木耳种植方联系,可是业主都担心大茅基础设施差,高山容易出现缺水等问题而迟迟不给村委会吃“定心丸”。这可怎么办?乡党委负责人带队与他们进行洽谈并表示:乡党委、乡政府决定协调硬化产业路1条,并整合资金修建产业发展基地旱池和蓄水池,协调当地百姓进行土地流转,尽最大可能实现规模化,村集体解决产业周转金助推产业建设……种种优惠条件开出来,业主心里踏实了,立即与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村里还成立了益民金耳产业合作社,新建了木耳大棚60个,流转土地100余亩,发展黄金木耳5万棒,建土鸡养殖场1个,总投资300余万元,吸收建卡贫困户23户参加,当年即可实现分红。
村里的贫困户孟仲荣算过一笔账,自家土地流转费净收1000多元,再加上今年自己和妻子在合作社务工挣了七八千元,收入要比去年翻一番。
林下套种增加收入
大茅村境内高山林立,山间田地星罗棋布,过去村民们在山上种地,收成少,远的地方还得往返几公里,不少人都撂荒土地外出打工。如何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乡党委提出“地上栽树、林下套种、实行五四一”模式,即引进洁地农林公司在大茅村栽植核桃树,群众以土地承包权入股,业主负责技术和树苗栽植、后期指导回收、村委会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入股,分别占股权的50%、40%和10%,业主每年支付群众管护费每亩150元。这样,群众既可以通过分红增收,还可以在种地时管护核桃苗等获得报酬。
2017年,大茅村共种植核桃26400株,惠及群众100余户,核桃树成活率95%以上,大茅村的长期产业得到有效发展。成绩面前不停步,大茅村继续深入挖掘土地的价值。传统的种植业成本高、产量低、市场化率几乎为零,不能发挥“林下套种”的最佳效果,怎么办?通过调研发现,村里的沙质土壤特别适合元胡和魔芋的种植,而这两种经济作物正是市场的宠儿,2016年11月,万家星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采取抱团发展模式,由业主冯庆林带动几户贫困户在栽植核桃树的土地上发展了元胡200亩,总投资60万元,村上协调解决用地和用水问题,预计亩产纯利润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