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助脱贫 ——苍溪红心猕猴桃成富民“黄金果”

21.09.2017  20:50

 

猕猴桃专家来了!”四川省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副所长吴世权一到旭光村,就被正在果园采摘猕猴桃的村民们团团围住。“今年病虫害少,果子比去年个头大。”“我们这个品种明年该用多少液态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

采摘结束马上要施农家肥,就像孕妇生了娃娃身体虚弱,需要赶紧补充营养,10月、11月是关键期,明年的产量和品质就看这两个月了。”吴世权通俗易懂地回答。

在苍溪农村,记者所到之处,看到公路旁、房前屋后,到处硕果累累。在旭光村,几乎家家户户“全家齐上阵”,在800亩猕猴桃园里忙前忙后。旭光村的猕猴桃今年迎来了大丰收,1亩地能采下至少1吨果,按均价每公斤20元算,毛收入达2万元,360多户平均每户能有4万元到5万元的收入。

村支书郑雄告诉记者,种植猕猴桃是个技术活,“没有专家的支持种不出来”。为此,苍溪县成立了猕猴桃研究所和猕猴桃产业发展局,一批像吴世权一样的专家,每个季度都会来到田间地头“把脉开方”,向种植户传授保叶防病、恢复树势、施肥秋管等专业知识。

苍溪县地处秦巴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自上世纪80年代选育出世界首个红心猕猴桃品种以来,立足独特的品种资源和适宜红心猕猴桃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将红心猕猴桃打造为带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致富果、黄金果”。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过60亿元,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

种植猕猴桃的规模大了,产量高了,一些专业户开始在“效益”上做文章。

四蛮寨村村民王焕科种了一亩猕猴桃。果子还没完全成熟,他每天晚上住在果园旁的简易“帐篷”里。

一亩地也这么上心?”记者问道。“我这1亩顶别人3亩。”王焕科自信地说,自家种的是“生态猕猴桃”,早早就被一家企业以每公斤32元到36元的价格订购了,成熟较晚,施的是树叶、杂草、猪粪、石灰等腐熟的农家肥和高科技的“悬浮液态肥”,所以品相好、甜度高、肉质鲜嫩。小小的果园,一年能为全家带来7万多元的毛收入。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苍溪县逐渐形成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的猕猴桃种植园,覆盖全县39个乡镇、445个村,建成17个万亩以上、66个千亩以上红心猕猴桃种养循环产业园和近4万个产业庭园,推广大园区带小庭园、“以奖代补”自强农场等模式,同时引进科技型龙头企业,创建“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在红心猕猴桃加工园,记者走进被称为“猕猴桃第一股”的上市企业“华朴农业”生产厂区,一套红外线冷链分选猕猴桃系统正满载运行,不同重量、体积、品相的猕猴桃被精确分选出来,再装入标准化的电商包装盒。

过去人工分选靠眼睛看、手指捏,不仅损害率高,还会浪费鲜果运输、销售的宝贵时间,现在通过红外线扫描猕猴桃的硬度和含糖量,每秒80张高速拍摄检测体积、表皮和疤痕,效率提高很多。”工作人员杨黎告诉记者,目前是销售旺季,一盒2.5公斤的红心猕猴桃定价180元左右,每天有8000件通过电商直营和商场超市向外销售,供不应求。

据介绍,目前苍溪已建成186个村级电商合作点和368家电商,2016年红心猕猴桃线上、线下交易量12万吨,带动贫困户销售猕猴桃4.5万吨,猕猴桃加工园区每年吸纳5300多贫困户劳动力务工,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2016年,苍溪县贫困村由2014年的214个下降至170个,贫困户由2.9万户下降至1.36万户,贫困人口由9.78万人下降至4.62万人。一颗“红心”助脱贫,红心猕猴桃正成为苍溪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黄金果”。(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