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见行动:泸州投资增速为何居全省首位?

11.05.2015  09:55
   【编者按】

  稳增长是当前全省上下的重要任务。稳增长如何稳?产业如何更强?投资如何更多?消费如何更活?出口如何更畅?一段时间以来,各个市州、各家企业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涌现出一些不错的思路和举措。

  从今天开始,本报将推出“稳增长见行动·亮点实招”,重点聚焦各个市州和企业在稳增长中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垂注。

  5月,川南泸州。长江安静地拥抱着这座酒香馥郁的城市。城东茜草半岛,原本也是一个沉寂的所在,今年春天有了不同:几十个塔吊簇拥着10多幢摩天大楼,每天都在拔节长高。

  作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一季度,茜草项目完成投资5.71亿元。这意味着,每天有超过600万元的资金“”进这块四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

  不只今年一季度。自2013年底启动以来,这个项目一直在以超常规的速度推进:搬迁51家企业,拆除40万平方米建筑,开工房屋10569套,完成投资超过50亿元……

  若干茜草项目,推动泸州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歌猛进:2015年一季度,泸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26.6%,居全省第一。

  泸州速度从哪里来?不妨从解剖茜草项目开始说起。

  一个项目六双手推

  5日上午,茜草项目轰鸣的工地上,泸州市江阳区副区长牟正权展开一张项目基本情况的图表。和一般的项目资料不同,这张表格上不仅有项目总体的介绍和推进情况,后面还缀着一长串负责人名单。其中包括泸州市委分管国资系统的常委、分管住建的副市长、江阳区区长、市住建局局长、市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市发展和改革委行政办干部,从市委常委到区县政府负责人,再到部门一般干部,总共4个层级6个干部。“一层盯一层,每一层都是第一责任人。”市发展和改革委重点科科长陈红对这串名单做出解释。为了推进当地投资暨重点项目建设进程,泸州市创新快速建设机制,其中重要一条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口负责重点项目。

  其中,除书记市长外,市委常委按照区域、政府副市长按照分管领域、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负责人按照各自职能分别联系并负责相应重点项目,将全市300多个重点项目全部“”到每个人头上,“一个萝卜一个坑。

  市发展和改革委作为投资主管部门,又自加压力,将项目分别“”到每一个干部头上,平均每个干部分摊二到三个重点项目。如此一来,每个重点项目至少“”了六双各级干部的手,层层负责,书记市长盯着分管常委和副市长,常委和副市长盯着部门和区县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之下还有基层干部。其中既有管条的,也有管块的,条块结合,构成一张网。

   八项机制一条心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如何避免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六双手之外,泸州市又建立八项制度,以推进投资暨重点项目进程。

  首先是项目督查问责制。在分工负责、定点联系的基础上,泸州市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整合为市目标绩效督查管理办公室,对相应项目负责人实施督查问责。

  以茜草项目为例,书记市长只认分管常委和副市长,常委和副市长认住建、发改和江阳区政府,住建、发改和江阳区政府负责人分别为投资、审批和拆迁领域的第一责任人,各司其职,并行不悖,项目进展不力,就要层层问责。

  2014年,仅市发展和改革委就有三个科室因为项目推进不力,在年终考核中被打入最低的第三等,不仅失去评优晋级的资格,经济上还受到了处罚。

  其次是疑难项目跟踪攻关制。项目遇到问题,难以推进,对口联系人发现问题后,要立即着手解决,解决不了的须第一时间向上一级对口联系人报告,由上级负责人启动攻关,还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再次上报,直到问题最终解决。

  每个重点项目一经启动,当地就为其画出一张详细的时间表,每个季度完成到什么进度,都有详细规定。在此基础上,当地还设立项目月报制,每个月要将全市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逐级报告。

  此外,市委市政府每个季度都要举行重点项目推进现场会,市委市政府、市级各部门、各区县负责人全员参加,逐一查看,现场拿话来说。

  前不久,一个交通项目进展缓慢,在现场会上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严厉批评,参加会议的一名干部至今对那一幕难以忘记,批评持续时间长达10多分钟。会后,交通部门派出干部,在项目现场24小时值班,推进建设,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不仅如此,还有项目谋划创意储备制、部门引进项目责任制、省重点项目市领导约谈制、重点项目要素优先保障制和项目建设业主激励制等机制,八项制度一条心,都是为了推动各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当局者说

  稳增长,离不开政府这一“

  □泸州市委书记 蒋辅义

  近年来,泸州市的投资增速在全省一直位居前列。投资的快速增长,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的改善及民生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也为整个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形势严峻。在我看来,稳增长,同样离不开政府这一手。尤其是现阶段,我们的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法制尚不完善,地方政府更应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经济的组织和发展,切实去解决市场不愿解决也解决不好的问题。

  具体来说,基础设施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提升、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直接参与和主导;城市的发展、产业的振兴需要政府来规划、选择;任何项目推进,需要政府实施要素保障,协调解决困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党委政府这只手的强力参与。

  近年来,在投资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将各级党员干部和项目建设紧紧“”在一起,让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到项目建设的一线,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记者 梁现瑞 庞山岚 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