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到创业 温江区“企业导师”不缺席

10.07.2015  22:06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蒋君芳) 7月7日,成都市温江区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里,一个“重金”打造的实验室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地面的防静电处理程序必须非常谨慎——这是温江首个青年创客学院的第一期项目“智慧创客空间”及冰峰创新技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即将迎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的几十位“科研创业者”,他们将带着自己的科研项目入驻,实现从科研到产品到创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来自政府的扶持外,还将有一位“企业导师”陪伴他们成长。

主导师”的位置谁来坐?

扶持创业这条路上,温江区政府部门“独自前行”了许久,始终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一个好的创业点子要变成成功的市场产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期间必须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力相伴。”温江区团委副书记杨郁认为,政府部门毕竟没有市场实战的经验,只能给予政策扶持,“但运行了几年的大学生创业园中,有些创业企业离开了政策扶持就做不下去了,就是因为市场实战这一课成绩不好。

市场实战课,应该请谁来当“导师”?几番思量后,成熟的大企业走进了温江区团委的视野。“成熟的大企业是最好的人选,他们曾经也经历过创业,并且在市场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熟悉市场的‘口味’。”杨郁介绍,去年开始,温江区团委开始与区内一些高科技类企业接触。

第一个接受“橄榄枝”的,是区内一家叫“巡天揽胜”的信息科技类公司,双方合作决定共建温江青年创客学院的第一期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寻找到不错的风投项目,也可以挖掘到一些科技型人才为公司所用。”巡天揽胜公司总经理张平如是说。  

据了解,温江青年创客学院的第一期项目,主要盯住电子科技类高校人才。经过多次协商后,运行模式被基本确定:以企业为主导,牵头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市场拓展;政府从政策制定层面上进行参与;高校则从人才输送上进行配合。

联手模式如何长效运行?

为了赶在高校放暑假前把实验室装好,这几天张平一直在盯着装修进度,“确保时间上能刚好衔接上,高校那边一放假,就可以带着项目过来实验室。

这个正在装修的实验室虽然面积只有不到400个平方米,其“身价”却不低:2年时间里,公司将为其投入10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科研设备的购买上。

对来自高校的科研者而言,实验室是免费开放的,但进驻门槛却不低:首先必须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其次,科研项目必须通过所在高校和巡天揽胜公司的双重把关,“我们要判断他的科研项目是否具备产品化的条件,这些产品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张平说。

既然免费,公司动力何在?张平介绍,每一个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成果,实验室都会享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而且我们更期待与科研者共同创业,把这个项目成果,做成一个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当然这中间我们会根据相应的股权比例进行合作。

风险依然存在。张平说,根据经验,电子科技类的创业项目,成功概率并不高。但实验室的运行经费却不低,基础的水电费用除外,更容易“废钱”的地方在做实验过程中的“耗材”上,万一发生设备损坏的情况,维修起来更是麻烦。

如果技术成果转化的道路并不顺利,实验室如何长期‘免费’下去?

对于这一点,张平已有考虑,“在前期项目把关上必须谨慎严格。另外,科研者主攻自己科研项目的同时,也会参与一些以实验室名义承接的小项目。”张平认为,这样的方式一举多得,科研者可以获得一定补助,还可以直接接触真正的市场,进行一番实战,对自己的科研工作有帮助,“获得的部分收益也能减少实验室的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