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鼓浪屿出招治“野导”
图为联合执法人员现场检查“野导”。
“‘野导’终于管得了了。”自10月1日旅游法实施后,厦门鼓浪屿整治“假冒导游”工作组随之成立。在两个月时间里,该小组共出动执法人员270余人次,抓获无证导游25人。同时,对“野导”欺诈行为依法实施重罚,开出行政处罚决定书,“野导”得到一定遏制,专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野导”分帮派抢地盘
近年来,鼓浪屿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的同时,“野导”现象却屡禁不止。记者调查发现,在“野导”顽疾背后,存在错综复杂的暴利链条。
据当地一知情人士介绍,鼓浪屿“野导”现象存在已久。起初,是鼓浪屿的一些下岗失业居民,为外地游客讲解,并收取一定费用。由于这些“导游”没有资质,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一旦发生纠纷,游客投诉无门,权益无法保障。
2002年初,在厦门市旅游部门的协调下,厦门四家旅行社的散客部联合成立了“厦门温馨旅游公司”,将下岗居民组织起来,经培训后,成为正规讲解员。但是,三个月后,70多个被收编的“野导”纷纷“跑路”,回去重操旧业,只剩下20多个。“跑路”的原因五花八门,除了管理较严外,就是收益太少。
后来,随着“野导”队伍的不断壮大,开始出现不同的帮派,每个帮派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地盘。每个帮派都有头目,“野导”的收入也必须向头目分成。“一般来说,帮派头目可以分到三四成。”一知情人士透露。
“野导”的收入从何而来?
“当然是回扣,这已经是潜规则。主要是带游客到商家购物、参观私人游览场所、住私人家庭旅馆。”一熟悉内幕人士向记者透露,比如介绍游客买茶叶、吃海鲜等,一旦游说成功,“野导”一般可以得到50%以上的回扣。如果发现游客不感兴趣,他们就会立即寻找下一个目标。
更有甚者,一些背街、偏僻的店面,为了吸引人流,就专门让“野导”拉游客到店里消费,“不论游客买不买东西,商家都必须按人头给好处费,如有买东西就另外给回扣”。知情人说,有的“野导”一单生意就可赚走上千元的回扣。
业内人士认为,正是有高额回扣的诱惑,且违法成本又低,很多“野导”几乎不把有关部门的打击放在心上,强买强卖、暴利宰客等现象屡禁不止。
●影响
鼓浪屿名声被败坏
对于“野导”现象,很多鼓浪屿居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导’泛滥已经影响到厦门的形象,政府再不彻底铲除这个毒瘤,以后谁敢来?”
“这些‘野导’破坏了商业秩序,把鼓浪屿的名声都败坏了。”浙江游客陈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自己就曾在鼓浪屿接受“野导”推荐的饭店,然后被宰。她认为,除了把“野导”列入黑名单外,工商部门还应该把和“野导”勾结的商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如此一来,商家以后就不敢随便和“野导”勾结了。
对于“野导”,很多商家也很矛盾,对他们是“既爱又恨”。爱的是,“野导”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客流,增加收入;恨的是,“野导”吃回佣的胃口越来越大了。据介绍,2000年前,商家给“野导”的提成一般不会超过15%。如今,回佣已经涨到50%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畸形的利益链只能催生‘天价’商品不断涌现,服务质量不断下降,投诉也越来越多。”一业内人士坦言。
“野导”也给正规的旅行社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野导’都说自己是导游,但干的不是导游的事。几次下来,游客一听导游就会联想到宰客,他们给正规导游抹黑了。”来自厦门中国旅行社的导游杨明说,他在鼓浪屿带团时就曾被游客误解过。明明介绍的是正确的、正面的,在游客听来都是相反的,觉得导游的话都是骗人的。
●整治
斩断灰色利益链
将马约翰说成“足球运动员”、将郑成功说成是郑和的儿子……今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曝光鼓浪屿“野导”的现象后,那位姓李的安徽籍“野导”接受了调查,却未受到任何处理。“毫发无伤”的结果,只因鼓浪屿“野导”管理长期存在盲区。
厦门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多年来整治“野导”的情况看,整治“野导”面临取证难、涉及面广、执行过程复杂等诸多实际困难。“野导”四处流窜,拉客时往往都是口头商议、瞬间完成,现场取证很难。
为了有效治理“野导”,今年国庆黄金周后,厦门鼓浪屿成立了整治“假冒导游”工作组,协同市旅游局,鼓浪屿旅游质监所、执法大队、工商所、派出所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联合执法行动在于证据获取的突破。“联合执法队伍一同上路巡查执法,发现问题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执法,有效解决了历年来对违法自然人处罚不到位的难题。”鼓浪屿旅游质监所所长许珣煜说。
11月初,执法小组在巡查至中华路8号一带时,发现一疑似“野导”的男子,正带领3名游客游览。经调查发现,该男子吴某随身携带有假导游证、户外运动卡一张、某旅行社“空白”景点门票结算单4份、某旅行社“空白”厦门周边城市一日游行程约定单4份,以及已签结的某民营景点结算单2份、某高端家庭旅馆押金单1份。
对于吴某涉嫌违法,行执法小组立即分四个方面进行处理。吴某使用假导游证部分移交鼓浪屿派出所跟进处理;对于某民营景点和家庭旅馆涉嫌接待假冒导游人员,并给予假冒导游人员商业贿赂部分由工商部门跟进处理;暂扣吴某所执“户外运动卡”并将其列入“黑名单”,注销其厦鼓轮渡过渡卡并不予办理新卡;涉嫌无导游证从事导游业务等部分,转到厦门市旅游质监所处理。记者最新获悉,根据旅游法第102条规定,厦门旅游局日前开出了第一张“野导”罚单,对这名野导处以罚款1000元。
“太不容易了,‘野导’终于管得了,这在以前是无法办到的。”对于厦门市旅游局开出首张1000元的罚单,不少旅游执法人员说,这个案例很有意义。在旅游法出台之前,对“野导”的处罚一直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此次通过这种旅游目的地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斩断了假导、商家勾结的灰色利益链条。
许珣煜说,整治“假冒导游”工作组成立以来,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劝导游客谢绝无证导游服务67批382余人次,共抓获假冒导游人员25名。其中5名“假导”因使用伪造、变造导游证先后被公安机关拘留,有效震慑了鼓浪屿景区范围内“野导”的嚣张气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建议
有堵也要有疏
厦门市旅游质监所所长陈少明说,下一阶段,厦门市旅游执法机关将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高密度检查,协同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同时,要求全市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一经发现将有力打击,有效挤压假冒导游违法行为。
“有堵也要有疏。”福建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彭一万建议,要给这些“野导”提供再就业机会。通过政府政策引导,鼓励他们转行,并为这些人提供合适的职业,从而规范旅游市场。
也有相关专家建议,鼓浪屿上有很多原住民是领低保的下岗职工,可以利用他们比较熟悉鼓浪屿的生活环境和历史,通过正规的统一培训,定期考核,让他们给游客做讲解。“因为原住民的导游服务,会让游客产生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