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禁鱼翅 成都海味干货销量降九成
青石桥是成都市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黄哥(化名)是这里的一家海味干货铺老板,主要经营鱼翅、鲍鱼、海参、花胶、燕窝等名贵食材。自2012年底中央下发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节约风”吹遍全国,更从“会议室”吹到了“餐桌”。一年多来,黄哥的生意日渐下滑,当鱼贩们在不停装箱准备发货时,他只能独坐电脑前,看新闻、玩游戏来打发时间。
其实,像黄哥这样的老板还有很多。据成都市水产行业协会会长青南春透露,2013年青石桥海味干货销量下降九成,高价鲍鱼、鱼翅、花胶等名品几乎卖不动。
高端酒楼要退货工人都在玩手机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今天啥子都没卖出去。”刘先生(化名)向华西都市报记者吐槽,自己今年没进新货,鱼翅存货至今还未卖完,“赔本快1年了”。他的海味店位于青石桥一二期交界处,属批发市场的黄金位置。据他称,自己过去生意好时,平均日赚万元以上。“现在,你看我店里,工人们都在玩手机。”
和刘先生一样,黄哥也靠喝茶、打牌、看电视剧、玩手机,来打发一天的苦闷时间。“很多店都没人来,经常整天都没生意,有的铺子甚至一个星期都卖不出货,天天耗在那里。”黄哥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高价海味干货店,送礼和酒楼采购消费超过八成,消费者自己购买食用所占比例非常少。政府严禁大吃大喝后,酒楼吃饭、购买送礼的人少了,甚至酒楼还出现退货现象。
除鱼翅外,鲍鱼、燕窝、海参也是重灾区,销量均锐减过半。对于今年的形势,黄哥感到悲观,“从元旦到春节,我们生意没半点好转,不知道该怎么办。”尽管如此,他和众多商家仍在等,等待属于他们的“春天”尽早到来。
产品长时间滞销大批商家或转行
在青石桥批发市场,一楼店铺最吃香,二楼次之,三楼较差,三楼以上则多为调料批发店铺。记者注意到,海味干货主要集中在一二楼,三楼及以上几乎没有。
市场内一位工作人员称,自己是这里的老员工,从2012年底开始,目睹了海味干货店由荣至衰的整个过程。“以前海味生意好时,一二楼租金居高不下,甚至出现抢租现象。”他告诉记者,现在二三楼已出现空铺,甚至有多家干货店关门歇业。
“盼了国庆盼春节,不料春节还是冷冷清清。”该工作人员还说,一直以来,海味老板们都在“盼望”市场行情转好,没想到现在却每况愈下,估计再熬几月就难以维系了。
工作人员的话,记者在黄哥处得到证实。他解释,由于产品长时间滞销,资金周转压力特别大,“最便宜的店铺每年租金4万,最贵的超过40万”。他透露,6月交房租时可能是个转折点,“让无法继续的店铺彻底转行,让还在坚持的人困难加重”。
应对冲击转型鲍鱼也是廉价卖
“现在高档海鲜海味店铺基本没什么生意。”成都市水产行业协会会长青南春表示,从2012年至今,鲍鱼、燕窝、鱼翅等高档食材的销量下降九成。而在3年前,这一数字是逐年递增的。分析其原因时,他说这和政府提倡“节俭风”分不开,“政务消费、酒店高档消费减少,就连普通市民在买高档食材时都比之前低调”。
为了继续“存活”,海味干货店的老板们已纷纷开始转型。“青石桥市场目前大约有30家高档食材铺,他们都得面临转型。”青南春说,食材平民化、大众化已是一种趋势。他建议,店铺最好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平价海鲜的销售比例。
黄哥的店也在这股“节俭风”吹拂下,慢慢转起型来。在他的店铺内,30—80元20个的小鲍鱼比比皆是。虽然正处于转型初期,但他心里仍有顾虑,“高档酒楼都有相对固定的进货渠道和销售客户,一旦我们转型经营其他产品,货源和客户势必受到影响,生意便更加难做”。
华西都市报记者 赖芳杰 李媛莉谢燃岸见习记者殷航刘秋凤实习记者付文力摄影刘陈平张磊
原标题:公务接待禁鱼翅 成都海味干货销量降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