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与节俭:马年春节变奏曲

11.02.2014  00:13

  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张旭东、韩洁、赵超、林晖)春节,是一个鲜明的中国符号,凝聚着浓浓的亲情;春节,也是一面观照中国的镜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时代变迁。

  马年春节,甲午开局。恰逢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引领中国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各族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节俭平安的春节——

  风气正,民心安。各地劲吹勤俭清风,请客送礼少了,消费更加理性。

  年味浓,百姓乐。春节越发注重亲情,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魅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我们抖擞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征程,我们期待马年春节留下的不光是年的回味,更盼望新气象、新变化如春风化雨,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释放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欢乐祥和中国节--亲情恒久远,传统文化注入新内涵,中华文明家国之梦绵远悠长

  春节前夕,打开互联网上的“百度迁徙地图”,一个个闪亮的蓝点遍布全国,仿佛一颗颗急切的游子之心。箭头在地图上划过千山万水,指向那熟悉而温暖的归途——家。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马年春节前夕,在外打拼了一年的人们背起行囊踏上返乡之路,汇聚成当代人类社会最大的迁徙活动——春运。

  今年春运再创新纪录的36亿人次迁徙,背后是对家的团聚和向往。回家,回家。我国13亿人、约4亿户家庭,中华民族最浓重的情愫、最深沉的家国情怀,此时都化作全家欢聚相守的难忘一刻。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央视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拨动着国人的心弦。年味儿归根到底是团圆的味道。一年一度和家人团聚,是中国人永远魂牵梦萦的不舍情结。

  大年三十,在重庆打工的湖南人王小亮并没有回家,但异地的春节同样充满家的味道:香肠腊肉、泡菜、辣椒油……他和远道而来的父母做了一桌正宗湖南味儿的年夜饭。“我们过来陪他,一家人聚在哪儿,哪儿就是家。”王小亮的父亲说。

  马年春节,“逆迁徙”成为新潮流。不少老人选择到儿女的工作地过年,留守儿童投奔异地的父母,不仅一样能和家人团聚,还能反向避开客流高峰,感受大城市别样的过年氛围。

  家是团圆、是美满、是幸福,凡是有亲人的地方就是温暖的家。全国各地的敬老院、孤儿院里,不少工作人员放弃和家人团聚,和老人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团圆的味道,就在欢声笑语中荡漾开来。

  今年春节期间,送礼吃请少了,亲人团聚多了,亲情更浓了,各地的年味儿更足了。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民俗专家高巍说,与往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年俗的意义,寻求年节的回归,亲自动手参与“酝酿年味”。

  首都北京,年味儿十足的庙会成为最聚拢人气的地方。厂甸庙会踩岁、幡鼓齐动十三档、老北京吆喝、叫卖、正月送财神等传统文化活动精彩纷呈,龙潭湖庙会毛猴、剪纸、料器、糖画、面人等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让游客流连驻足。

  福建福州,手写春联成为潮流。“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红底黑字的春联墨汁还未干透,就被围观的群众抢先预订。手拿两三副春联的陈松银老人说:“手写春联朴素典雅,贴在家里更有过年的韵味。

  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坊店铺家家点染,户户丹青,让年文化氛围更加浓厚。“马到成功”“一马当先”等以马为主题的年画甚至一画难求,每一幅年画都承载着时间的味道、文化的分量,也承载着对新年最美好的祝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萧放说,传统节日特别是年节,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集中而浓烈的表达。当前社会,传统节日复归的信号愈加清晰。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代的变迁并没有消解传统文化,反而注入新的内涵。借助喜庆团圆、欢乐祥和的中国年,传统文化正加速回归,中华文明的家国之梦愈加绵远悠长。

   节俭清正过大年--尽显新气象,节俭正成新年俗,甲午春节勤俭清新蔚然成风

  “人廉家和万家福,官清民顺国事兴。”大年三十一大早,福建省长乐市许多居民把这幅当地纪委送来的廉政春联贴上了自家大门。干部勤政廉洁,群众勤俭节约,过一个风清气正的春节正是大家共同的期盼。

  干部廉洁,百姓节俭,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

  清风扑面,正气上扬,这是一个返璞归真的春节。

  曾几何时,春节在不良风气的熏染下变了味--送礼的队伍车水马龙,打着各种旗号的公款吃喝、旅游屡禁不绝,影响了党风政风的廉洁清正,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一年多来,党中央率先垂范、勇于担当,全党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带动了民风社风转变。

  廉不廉,看过年。

  “这个春节过得很轻松!”谈到过年感受,内蒙古达茂旗党委书记伏瑞峰说,“以前过年别人送我礼时,我得想办法回绝,特别是有些老乡硬要把土特产给我送来,我还得想办法给人家回礼。现有碰到有人送礼,我便拿八项规定直接把他挡回去。

  “以前春节前后,这个厅请那个厅、这个办请那个办,市里的请省里的,块块的请条条的,为的是新的一年工作互相关照,那叫一个累人!今年大家都不用费劲想哪个部门没打点了。”山东一位省直机关的公务员如此坦陈。

  在福建省宁德市一个政府宿舍小区做门卫的老黄说:“今年过节清淡啊,都没人来送礼了。要在往年,送礼的车辆经常把小区大门堵上,我既要维持交通秩序,又要忙着登记,一刻闲不下来。

  “中央的规定不仅管住了干部的手,还管住了嘴。”湖北武汉市退休教师李建志发现,他家附近一家高档餐厅门口的公车从去年初开始就慢慢少了,今年从腊月到正月还没看到过。

  春节风气的变化缘自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过去一年,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至少14部约束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制度规定,涵盖吃、住、行等各方面;

  ——从“舌尖”到“会所”,从月饼贺卡到烟花爆竹,不放过每一个地点节点,连发多项禁令,保持高压态势,对违规行为及时通报曝光,严格责任追究。

  “过年好,请出示您的行驶本和驾驶证。”2月1日,大年初二上午10点,新疆库尔勒市石化大道和塔指路交汇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买买提江正在执勤检查。

  与买买提江一同检查的还有市纪委的两名干部,他们就春节期间公车私用进行明察暗访。让大家欣慰的是,一个小时内,被检查的200多辆小轿车没有一辆是公车。

  八项规定整顿政府机关不良风气,示范作用凸显,百姓在节日中的送礼和消费也发生悄然改变,“蝴蝶效应”不断扩大蔓延,让甲午春节满溢节俭清新之气——

  “高档烟酒几乎无人问津,为亲朋好友送礼买得最多的是牛奶、八宝粥等物美价廉物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超市的老板靳建军,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以往春节和今年春节的销售状况。

  春节前夕,各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杭州市西湖景区内30家高档会所关闭,北京市北海公园内的乙十六御膳堂等会所停业整顿,龙潭湖公园内的高档餐厅通过大幅调低收费标准、推出平价菜等方式转型经营。

  多了平价,少了奢华;多了实惠,少了花哨;多了品味,少了平庸。一升一降中,尽显新春消费新气象。不少基层百姓反映,整个社会正回归风清气正的健康状态。

  商务部春节监测显示,高端餐饮遇冷,纷纷寻求转型;大众化消费、文化休闲消费、信息消费成为节日消费亮点,正月初一至初七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6107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3.3%;

  中国烹饪协会报告显示,以庆丰包子铺为首的大众餐饮,马年春节期间生意红火。庆丰连锁店排起长队,春节假期营业的9家店日均营业额同比增长一倍多。马年春节各类家庭聚会宴、朋友宴等成为节日餐饮业消费主流,消费占比达到90%以上。

  春节荧屏清风徐徐,大排场庆祝、大场面晚会大幅缩水。按照八项规定精神,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公安部春晚、文化部春晚均停办。以往竞相攀比、内容雷同的各地方台春晚或是精简,或是压缩,许多地方不再由政府出面举办大型焰火晚会。

  许多企业也一改往年大吃大喝办年会形式。青岛轮库公司改过去订豪华酒店聚餐为员工家庭聚会,仅吃饭就节省了约70%的费用,公司用这些钱设立优秀员工家属奖,举办“请父母游青岛”等亲情活动。“倡节俭、重温情,这应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也用清新之风为社会风气转变助一份力。”青岛轮库公司董事长梁子强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这个春节风气好了很多,这和八项规定约束公款消费行为有很大关系,但这种转变不能是“一阵风”式的“运动战”,要打持久战,最终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吃大喝、浪费挥霍,就会把春节变成‘春劫’。春节节俭,才会年年有余,节俭应当成为年俗。”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薛庆超说。

   时代交响变奏曲——马上有行动,新风理念拂万家,让良好风尚激发社会正能量

  从网络订票到“红包大战”,再到网上购物、订餐的火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马年春节不断突破和呈现,宛如一首时代变奏曲,演绎着新媒体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辞旧迎新日,马上行动时。

  在这首变奏曲中,各地普遍出现的“烟花遇冷”为新春带来绿色清风。“爆竹声中除旧岁”曾是很多人对春节的记忆,然而基于环保考虑,调查显示,网民对烟花爆竹关注度增长速度从2011年的43%下降到今年的15%。

  正月初八是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很多地方都有燃放“开门炮”的习俗。这一习俗今年有明显变化。杭州、长沙等地甚至专门颁布“开门炮”禁令。

  在烟花爆竹主产地长沙,初八早上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小商铺选择静悄悄迎来节后上班首日。一些商户为图吉利买来电子鞭炮或用音响播放爆竹声,绿色低碳的庆祝方式引来过往市民由衷称赞。

  政府鞭炮限令得到百姓积极回应。调查显示,除夕当天北京烟花爆竹销量同比下降了51.9%。与去年春节燃放鞭炮导致PM2.5频频“爆表”相比,今年除夕到初七北京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近四分之一。

  “低碳过年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说,频发的雾霾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燃放烟花爆竹的千年习俗,人们过年更加理性、绿色低碳。“这种转变并非政府行政命令所迫,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民众环保行动力正在提升。

  当低碳成为春节的新风,文明出行更展示公众素质的提高。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今年春节游客出境游意愿比重首次超过国内跨省游。国家旅游局统计表明,春节黄金周团队出境旅游人数增长较大,达472.5万人次,同比增长逾18%,家庭游成为主要出游方式,文明出行有效推进。

  “前几年,国内游客随地吐痰、扔垃圾、掰着树枝照相等行为经常发生,今年我带的团队中,不文明游客越来越少了。”在境外带团多年的中国导游小刘说。

  “马年春节涌现的诸多新变化、新风尚,既是时代进步的反映,也是一年多来一系列抓政风、促改革举措的结果。”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燕继荣看来,今年春节出现的新变化,实质是社会回归正常状态。“原先虚火太旺,现在逐渐冷却下来。

  马年春节宛如一个拐点——也许在很多年后,人们仍会记住这一个春节。

  当春节长假结束,一切转为日常时,人们期待,春节留下的不仅是对远方家人浓浓亲情的眷顾,也是对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传承。

  人民更期待,以马年春节为契机,将崇清尚俭的新风气、环保文明的新理念巩固发扬,犹如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底,让每个人有所感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点点滴滴必能汇聚成实现家国梦想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