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呼吁砍掉科研管理繁文缛节 占用科研时间

14.03.2016  11:38

  代表委员呼吁加快建立符合科研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

  “连总理都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说这个事,说明很重要也很麻烦。”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侯一平被总理的一句话“击中”了: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不少代表委员谈到了当前科研管理的繁文缛节,大家认为,当前必须加快建立符合科研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扫清障碍。

  繁琐的程序性事务,占用大量科研时间

  “科研管理制度,应该是服务于科研还是管理?”小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抛出这个话题。“不少人肯定说是服务于科研,但是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李家明接着问。“我们科研人员都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中,但是服务于这个工作的管理制度还有待创新。”李家明讲了一个例子,去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想利用会后时间顺访下当地有名的实验室,但是目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就不允许。“因为这是两个工作,你可以先回国,再单独申请去访问那个实验室。”李家明认为,这个管理制度在科学性、更好地节约时间和经费上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有时为了报一笔账,会在上网验证发票真假等事情上花很多时间。”侯一平介绍,很多高校教师在申报课题的时候,都要费时费力办一件预测未来的事——预算未来几年要花的每一项经费,如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仪器费等,否则报账就会成问题,但这些事情要一项一项理清楚,会占用科研人员大量时间。“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关键在人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刘永认为,我省科教人才优势未能完全有效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根本在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和政策羁绊。

  代表委员们都认为,过于繁琐、机械的程序性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科研人员有限的精力,也会影响科研人员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环境的建设和科研成果的产出。

  建议建立信用积分制,减少不必要流程

  “别让创新的激情消耗在繁琐的报账等事务上。”李家明认为,严格预算管理,防止经费浪费和滥用本意是好的,但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不能太机械。他建议在预算环节、报销审查、财务计划等方面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真正服务于科研人员。“科研管理的行政化味道浓,应建立符合科研人员自身特点的科研管理制度。”全国人大代表、省环保厅副厅长钟勤建说,一些地方把党政机关的报销管理要求搬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不利于创新。他建议放管结合,通过整合科研资金,由牵头科研人员负责项目经费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同时,明确项目牵头人的责任主体地位,定期公开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接受外部监督,并将其纳入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中。“我在德国不来梅大学做洪堡基金学者时,费用处理就很简单,比如出差,规定了只能坐火车的二等车厢,在这个价格范围内的交通方式自己可以选择。”侯一平说,对科研人员要信任,把他们从琐事中解脱出来,但对破坏规则者也要重处。他建议加快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研人员信用积分制,对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人员,实行黑名单制度。

  刘永和其他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支持四川以成德绵地区为重点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支持四川以成德绵为重点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聚焦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模式,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张立东钟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