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聚焦“一号工程”——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工作专题询问侧记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当前,我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号工程”正加速实施,如何以创新理念引领转型发展,确保 “一号工程”的各项方案落到实处?9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和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将焦点对准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情况的报告。
7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专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先后就关心的话题发问,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省质监局、省国防科工办、省知识产权局、省政府金融办等相关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现场应询作答。
焦点一:军民深度融合
在四川,全面创新战略布局有一个独具特色的突破口,这就是聚焦聚力军民融合创新。在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既支持民营企业深度融入军工行业,又避免追求快速回报?季晓光委员发出“第一问”。
省国防科工办主任许州给出回答:
目前我省军民融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产业聚集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产业规划和产业投资显著增加,2015年末军民融合产业经济规模收入已达2000多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军工投入位居全国第一。同时,高技术发展势头很强劲,核技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4大类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73%,军民融合高新技术增加值占比达到79%。“民参军”积极性高涨,全省现在已经有400多家从事国防科研生产的单位,其中民口的企业已经超过三分之二。
关于“民参军”问题,我省采取了下列措施:加强与国家军队部委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政策措施的支持,使得“民参军”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加强全省“民参军”政策的宣贯;深入德阳、绵阳等军工聚集地区开展区域性的现场办公,指导和帮助民口企业作好相关准备,加快资质的申报进度;充分利用绿色通道的协调保障机制,帮助民口企业协调解决相关困难,确保其科研生产任务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组织保障地方军品单位开展军品合同的签单工作,为民口企业申报军品合同免税做好各项前提准备工作,确保民口企业同步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经常性邀请军代表系统以及军工单位的专家深入到民口企业,了解他们的核心技术、产品的性能,帮助这些企业更多地争取到总体单位或者是主机厂使用它们的产品,从而扩大配套合作;推动合作,对涉民的民口企业和涉军的民口企业开展的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工作等。
如何避免追求快速回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从帮助企业融资和联合共建等方面作出补充回答。
焦点二:协同创新发展
成德绵在四川经济总量占了近一半的份额,三城之间的发展目标、优惠政策、产业布局如何协调?怎样妥善处理好多点多极战略与优先发展的关系?这是王学定委员关注的问题。
“从发展目标来看,成都主要是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德阳市重点推进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发展;绵阳是重点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一一作答。
从产业布局来看,成都主要是立足全国、着眼全球,谋划产业布局,构建以军民融合产业为特色,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德阳市发挥制造业集聚的优势,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为重点,形成比较完善的重大装备(军工装备)制造业发展体系;绵阳市发挥军工单位众多的优势,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政策方面,将推动成德绵的专家数据库、科学成果数据库、产业专利数据库等开放共享,推动成德绵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在成德绵地区推广中关村、绵阳科技城等相关政策。
协调创新发展,实现资源、政策、平台、人才共享很重要,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补充提出“资源立体化”概念,即整合三地资源,突破地域限制。如绵阳科技城跟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同享受了中关村政策,下一步将在成德绵地区推广;这个区域集中了3000多台套大型精密仪器,也将共用共享;还要让人才自由流动,享受同一个水准的人才流动政策。
据了解,成德绵、攀西试验区和天府新区试验方案已经印发,我省下一步将抓紧推动其他15个市(州)编制试验方案,与成德绵等地同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
焦点三: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打造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让创新落实为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对此,杨文委员很感兴趣:“省政府将如何促进专利尤其是有效发明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我省的创新发展?”
“截止今年六月,我省专利申请的数量是65.9万件,专利授权是37.3万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在中西部居第一位。”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的回答绘出了相关时间表:
今年7月,四川省政府出台了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又制定了知识产权强省意见重点任务的分工表。经过省政府的领导批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十三五”规划,列入我省重点专项规划,这在四川历史上前所未有。
最近,省政府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引领型国家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并有望获得批准,一旦获批后,将争取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四川的大力支持,如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
同时,省政府非常注重创新制度机制促进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
我省设立了专利奖,每年拿出约三百万元对优秀的专利转化项目予以奖励。截止目前,给予奖励的项目124项,实现专利产品销售是1592亿元。财政厅安排4500万资金作为省级专利实施和促进的专项资金。
省政府正在制定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权属改革和利益分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转移转化其科研技术。
四川经过努力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首支知识产权的运营资金——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全省已建立了近20家知识产权的运营企业、运营机构,其中国家授权四川6家企业为专利运营试点企业。
下一步,我省将推进知识产权营运机构、营运基金和营运平台的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资本化、证券化。
焦点四:激活“人”的因素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全面创新改革,说到底要靠人才。“目前我省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领导以及领军人才在享受科技成果转化的股份分配及收益等方面出台了哪些具体的措施?”贺盛瑜委员问出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心声。
省科技厅厅长刘东对此作出回应: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已初步拟定成文16条。
其中“亮点”尤令人关注,如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成果转化的奖励,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能力,允许单位与发明人约定成果的权属等。其中科技成果权属的改革,即混合所有制可望复制可推广。科技人员在获得成果奖励的时候,允许和单位商定科技人员和单位共享的持股比例,一旦成果做大做强以后,将成为分配的依据。目前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也已启动修订,这是在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的过程中,进一步把科技人员通过创新劳动应该得到回报,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我省在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性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财政方面有哪些支持?”贺盛瑜委员继续追问。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对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缴纳、支持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奖励政策等作出了补充回答。
焦点五:解决“钱”的问题
“创新需要的大量资金从何而来?”“助推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如何发挥作用?”李世亮代表、崔太平委员很关注“钱”的问题。
“资金首先要有好的规划,第二有项目库,第三来自于市场、企业家。”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省科技厅厅长刘东回答说,资金来源于财政的引导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等。
省政府牵头组建了20亿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导基金,加上子基金的投入继续放大,第一批已经扩大到接近50亿,起到了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几年我省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会,签约金额突破了500亿,今年又举办了第四届科博会,科博会累计签约金额已经超过3400亿。今年还举办了首届军民融合类银政企对接会,通过这些平台,更大范围内调动社会资金来引导、支持、参与、推动创新工作。
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张少鹿表示,将通过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争取达到4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主要金融指标在中西部居于领先地位。具体而言,一是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积极探索投贷联动,开展军民融合,科技金融等试验,加快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银行进一步开展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加大多层次市场的建设力度,大幅度提升直接融资的水平。四是完善科技和金融的试点力度,加大对成都高新区绵阳试点工作的指导,完善成果转换的工作和沟通协调机制。五是引导两类公司更好服务科技创新:支持一批正在进行融资担保的机构,支持一批国有背景的小贷公司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