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小财政”办出“大民生”
■农业上,创新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苹果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创新设立1000万的生态核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产业效益;
■教育上,“普九”以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1亿元,项目覆盖全县34个乡镇140多所学校;
■城建上,更是以新城建设带动旧城改造,提升县城品味……
“核桃产业已成为我村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带动了周边乡镇乃至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2014年全村产鲜果90万斤,产值达810万元。”在盐源县树河镇大水田村长罗其云心里,他觉得这些都是党委政府产业惠民的结果。
像大水田村这样的产业惠民结果在盐源层出不穷。盐源要用“小财政”办好“大民生”,敢于啃“硬骨头”,踏“深水区”。一件件惠民措施,一个个决策部署,让盐源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开辟出一条条幸福路。
创新设立专项资金
用现代科技助农民增收
“推行一系列农业科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促使苹果早开花、早结果,结出品质更高的果实,提前上市、抢得先机。”盐源县农科局副局长宋枢平认为,现代科技是助推农民增收的“法宝”。
近年来,盐源县委、政府坚持“龙头牵引、基地示范、科技支撑、品牌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八大基地、十大产业”为支撑,以农业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苹果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创新设立1000万的生态核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断提升特色农业产业效益;创新设立每年1200万元的雅砻江沿江经济发展资金,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惠及全县各族人民。
“在苹果种植过程中,我们正依托省农科院、州农业局、县农科局技术支持,在农场大力推广和应用高光效树形的整形、四季修剪综合配套、水肥一体化、限产增值技术、高厢垄作、行间种草和树下覆盖、种地养地相结合的免耕技术、光诱和食诱绿色综合防控等新技术、新农艺。”干海乡马厂村家庭农场主李昌林说,原来种植苹果通常是七、八年进入盛果期,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的实施,四年生果树单株最高产量可达80斤,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经济效益明显。据悉,2014年盐源实现农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4.4%,助农增收超过800元。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让更多的孩子读得起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盐源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教育”的理念,围绕“科教兴盐、人才强县”主题,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穷县也办大教育”,坚持优先教育决策、优先教育规划、优先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师编制“教育四优先”,推进盐源教育均衡发展。
2007年开始,盐源率先在全省实施免除“农民、城镇普通居民、国企下岗职工”三类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学费政策。截至目前,继续深化免除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学费、重奖高考优秀师生等惠民助教政策,累计投入2357万元资助、奖励贫困学生27639人次。同年,创新实施高考重奖政策。对考上一本的贫困家庭子女奖励一万元、考上二本的奖励五千元。
为让更多的孩子读得起书,盐源各项教育优惠政策惠及了千家万户。近年来,盐源结合“十年行动计划”等项目政策,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普九”以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1亿元,项目覆盖全县34个乡镇140多所学校。
“能在盐源读书是我的幸运,要不然我可能高中都读不完。”2012年从盐源中学毕业考取北京科技大学的王龙感慨道:“幸好,在盐源中学的三年,我不仅学费全免,每年还能得到中国电信自强扶贫基金1200元、国家助学金1500元、奖学金800元,3年下来总共一万多的资助。再加上高考时获得的一万元重本奖励,我才得以北上进入大学深造。”
基础设施
新城建设带动旧城改造
夜晚,泸沽湖大道两侧灯光璀璨。一条全长5.6公里,概算总投资3.41亿元,设计宽40米,双向六车道的大道横贯县城东西,这就是“根植三千年文明沃土,打造六千里靓丽新城”的盐源新城雏形。
目前,泸沽湖大道一期、润盐大道一期全面竣工,盐源迎宾大道动工开建。盐源计划以新城建设带动旧城改造,构建“一纵二横”县城主骨架,加快推进泸沽湖大道、润盐大道二期建设,打通连接两条大道的气象路和经六路。同时,启动“两园一街”建设,加快月湖公园棚户区改造,提升县城品味。
2014年5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计划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盐源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被列入了水利部部长陈雷亲自督办项目之一,省水利厅厅长冷刚亲自督办的全省2个重大水利项目之一。
据悉,项目即将立项建设。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6.2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6亿公斤,新增经济作物生产能力1.14亿公斤,可使40.6万亩果园受益;还可解决城镇及灌区农村约13.11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和部分无电村供电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另外,老沟水库全面开建,完成投资3.9亿元。2014年,全县在18个乡(镇)22个村实施彝家新寨建设,重点实施1874户9370人的民居建设,22个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22个村环境、社会事业建设。
记者 刘三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