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感同身受的感觉 导演吴子牛:不煽情不讨好

22.08.2014  21:11

        四川在线消息(唐可心 四川日报记者 常雄飞) 吴子牛导演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导演,他必须抽离出来在监控器前把控全局。作为电视剧中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他又忍不住一次一次沉浸在自己亲身经历中。当观众在看该剧泪流满面时,导演吴子牛也一样。8月19日,记者连线到了吴子牛导演,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在拍摄过程中故意安排煽情的情节,只是这段历史对经历过的人来说真的太厚重了。

        “我们在现场从来没有想过去刻意煽情和制造泪点,因为这段历史太厚重,特别是剧中一些人物受到伤害的戏,我们在拍戏现场,都是含着泪拍的。”吴子牛告诉记者,比如,邓小平复出后主持科技教育座谈会,发现很多专家在蹲监狱、扫厕所那场戏。当王大珩教授从监狱押解出来,被警车送到北京后,邓小平抓住王大珩的手在发抖说“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手。”拍戏的时候吴子牛就准备了纸巾,果然他看到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泪流满面。

        吴子牛表示,拍戏的时候没有煽情设计,却感动了50后、60后观众,靠的是情怀和感情。拍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用年轻偶像演员来照顾80后,90后观众,但依然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靠的是故事中的家庭纽带。年轻人可以看到父辈这一代的生活经历,也是有卖点的,对他们能够了解中国这一段历史也是有帮助的。

        吴子牛和编剧组一起讨论剧本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戏是全景式的表现改革开放,那必须要写人。他们的命运和政治上的变革是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小平是灵魂人物以外,每一个人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代表了中国当时的各个阶层,有工人、知识分子等等。所以印小天他们扮演的普通人戏份很重,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命运线,都在变化和成长。

        中国很多优秀青年,在改革的洪流中走向不同的命运,很多人看了,都在找自己的影子,都在找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是片子能够引起共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