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忠”与“孝” 蒋乙嘉带领村民致富
——复员军人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作者:刘燕
题记:自古以来人们都说忠孝不能两全,然而,他却让我们看到了践行共产党职责对党的无限忠诚、历尽千辛万苦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高尚品质和大孝情怀。他把自己的转业费及辛苦积累十年的千万元积蓄无偿投入家乡,使数千农民兄弟脱贫致富,这种义举不正是对“忠”和“孝”最好的诠释吗!
第一章
清明节期间,蒋乙嘉一行人到成都办事。他在离开遂宁之前竟然没来得及换下施工现场干活的衣服。深蓝色的裤子下半截沾着泥土,一双灰蓝色胶鞋被厚厚的泥土蒙着,笑意中透着疲惫的神情。可一说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蒋乙嘉精神振奋,话语滔滔不绝。
2014年3月末的一天,在遂宁市电视大学礼堂,遂宁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共产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报告会现场,数百名党员干部、村官、大学生村官对蒋乙嘉的专题报告报以热烈的掌声。
报告结束后,会场在热烈的互动中继续着,提问的人接连不断。
蒋乙嘉与留守儿童一起捡拾垃圾(摄影:王志顺)
一位有28年村官资历的人问到:我当主任28年了,也想改善穷困现状,可是,政府不给钱我该咋办呢?
蒋乙嘉回答:作为农村基层工作带头人,心里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迫切愿望,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靠要不是积极态度,要千方百计自力更生解决困难。咱们农村山路十八弯,坎坷不平,保证走得出进得来,是致富的前提,那就先修路,有了畅通无阻的路,农村摆脱贫穷才能找到出路。一次全部修完有困难,那就先修50米,先解决50户人家的出行困难也是成果。
至于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采取集资的办法,村干部带头儿出资,让群众出300元,村干部要出500元,甚至倾其所有。干部真心帮助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他们是会真心支持的。老百姓最大的心愿就是过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咱们干部弯下腰真抓实干,一定能换来老百姓的同心同德,共同出力。
至于开发什么项目最有利,可以集思广益。每年春节,成百上千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家团聚,他们在外面长了见识,请他们为家乡出谋划策,再出些资金,修好的50米路就会延长到100、200米……政府看到村干部真心实意改造穷山恶水的面貌,群众真的受益了,也会从政府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相应的补助,这部分可以再投入。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的急难事儿,总会找到好办法解决困难。
有人提问:你作为村支部书记,投入那么多资金让拱市村富裕了,你个人每月收入是多少?
蒋乙嘉回答:我一分钱报酬都不要,我把自己下海十年挣来的一千多万元全部投进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开发生产,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后来有一部分是政府补助的,我再投入开发生产经营中,目前……
提问者争先恐后,有大学生村官提问:蒋书记,请问你们那儿还需要人吗?我要到你们那里工作。
请蒋乙嘉做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那一板一眼的大实话,使在场的人听得目不转睛,时而掌声响起,时而笑声连连。有人议论:这样的报告听着真实,过隐,像真正的“优秀共产党员”说的话,党校教授做报告也没有这么生动。有人评价: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生动的教材。
报告结束了,人们没有急着往外走,不少走到他身边亲切握手,要电话号码,倾诉困惑。会场关门了,提问在继续……
随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在四川省遂宁市大大小小的礼堂、会场、学校、机关庄严的讲台上,这个转业军人以真切的实践给各界人士带来生动教育。他讲述的村官带领家乡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故事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他的的实践,在家乡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和遂宁地区,成了家喻户晓的美谈,各级党委以他的事迹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在当地弘扬着。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