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看望慰问回访记

14.02.2018  19:04


2月11日上午, 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时同干部群众交谈。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满山花儿在等待, 美酒飘香在等待。 ”“映秀花开了, 鸟儿飞来了, 山清水秀的地方, 充满生机和希望。

  ……巍巍大凉山间, 滔滔岷江水畔, 深情的歌声久久回荡, 唱响美好的生活, 献给人民的领袖。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 农历戊戌年春节前夕,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四川, 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省长尹力的陪同下, 在凉山、 成都、 阿坝三地考察, 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这是党的十九大以后, 总书记的首次考察调研活动。 有一种牵挂, 穿越时空——44年前, 21岁的习近平从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来到四川, 学习办沼气。 天府之国的丰饶富庶, 四川人民的热情、 勤劳和智慧, 自那时起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近半个世纪来, 他对这片土地的发展始终给予热切关注、 殷切厚望和有力指引。 仅在近10年, 就5次入川。

  有一种承诺, 一言九鼎——“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是我们的庄严承诺。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访真贫、 扶真贫、 真扶贫, 总书记用脚步丈量一个又一个连片贫困地区, 四川的大凉山, 是他一直想去而又未了的心愿。 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 在去年6月主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 再三提及。

  有一种力量, 众志成城——从高山到平原, 从城市到乡村, 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足迹, 记者一路回访, 一路感受。 嘱托声声入耳, 壮志拳拳于心, 巴蜀大地处处升腾着蓬勃生机。 在感恩伟大祖国伟大时代的同时, 四川各族干部群众更坚定了听党话、 跟党走、 创伟业的决心和信心。

  有一种风范, 如沐春风——彝族群众把传统服饰查尔瓦和彝语感谢“卡沙沙”献给不远万里而来的总书记, 浴火重生的汶川人说与总书记的重逢带来无尽的力量, 天府新区建设者心中燃起打造新增长极的创业激情, 战旗村里82岁老党员记住了总书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朴实话语。 领袖的魅力、 智慧、 情怀、 作风, 令人感怀, 衷心拥戴。

  春风送暖, 万象更新, 每个人都在心中描摹着一幅美好生活和壮丽新时代的新画卷。

  有梦想, 有机会, 有奋斗,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足迹1

  2018年2月11日上午晴

  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 解放乡火普村

  牵挂情暖大凉山

  入川第一站, 四川西南, 凉山彝族自治州。 绵绵大凉山, 隔不断习近平总书记对彝区群众的深深牵挂。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凉山州曾经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沐浴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阳光下, 但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 特殊的历史背景、 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交织, 这里还有不少群众仍处于深度贫困之中。

  “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 ”小康,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千年梦想。 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向全面小康跨越之际, 大凉山怎能掉队?

  聚焦“贫中之贫、 困中之困、 难中之难、 坚中之坚”, 近年来, 习近平总书记遍访全国各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大凉山, 一直被他惦记在心。

  从牵挂到如愿

  “我一直牵挂大凉山, 牵挂彝族群众, 这次终于如愿了”

  镜头回放

  ●听完吉好也求10岁女儿唱的《国旗国旗真美丽》后, 总书记主动提出和一家人合影。 “这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 ”吉好也求激动不已。

  ●安装了义肢的热烈日作告诉总书记, 想回到村里当村医, 或是在幼教点当辅导员, 教孩子们学好普通话, 养成好习惯。 总书记夸她很不容易, 很了不起。

  昭觉是凉山州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 从西昌到昭觉县, 距离只有60多公里, 但地势却要抬升逾千米。

  11日下午, 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仍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回味着上午总书记在村里的点点滴滴。

  “习总书记带来了阳光! ”村民们告诉我们, 前几天, 昭觉县持续降雪, 夜晚气温低至零下10℃左右。 而总书记到来时, 温暖的阳光倾泻而下。

  比阳光还要温暖的, 是留在村民们心中的一个个温暖的细节。

  那是上午10点15分, 习近平总书记抵达三河村, 沿着一条石板小路走进了村子。 当时迎候他的凉山州副州长、 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回忆, 总书记对大家说: “我一直牵挂大凉山, 牵挂彝族群众, 这次终于如愿了。

  这话, 让子克拉格觉得“心里暖暖的”。 凉山的干部群众清楚地记得, 去年3月8日, 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 面对来自凉山州的代表, 他动情地说, 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 感到很“揪心”。 去年6月, 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 他又5次提到凉山。

  不到一年时间, 总书记亲自踏上了这块让他深深牵挂的土地。

  三河村距离“悬崖村”只有几十公里, 不仅空间距离近, 贫穷程度也接近。

  村民带记者登上村子的最高处, 这也是总书记驻足四望的地方。 三河村300多户村民, 就散落在这附近的几个山坡上。 放眼望去——

  房, 几乎全是用当地的黄土垒成, 看不到一幢稍微现代化的楼房;

  路, 是狭窄蜿蜒的泥土路, 如羊肠一样蜿蜒在山坡上;

  地, 是坡度三四十度以上的坡地, 一年只能种一季土豆和玉米……

  “全村贫困人口789人, 贫困发生率超46%。 ”当驻村第一书记张凌报告了全村数据后, 他注意到, 总书记的眉头微微一皱。

  贫困家庭的生活怎么样? 总书记走进了贫困户家中。

  亲眼看到总书记, 吉好也求激动不已: “平时只在电视里见过, 真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您啊!

  紧紧拉着总书记的手, 他邀请总书记到自己家里坐坐。 他家院门低矮, 不到1.5米高, 身材高大的总书记弯下腰, 才进入屋内。

  总书记先用手压了压床, 看床结不结实; 随后, 又掀起被褥, 看薄不薄。 总书记的细致让吉好也求印象深刻, 接下来的一幕, 他说自己更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得知吉好也求10岁的女儿吉好有果喜欢唱歌, 总书记问她: “要不要唱一首啊?

  小姑娘爽快地回答: “要! ”话音一落, 她就唱起来: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

  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简陋的土屋里, 童稚的歌声格外响亮, 总书记带头鼓掌, 称赞她唱得好, 发音很准。

  歌声落下, 总书记主动提出和一家人合影。 总书记站中间, 吉好也求站左边, 妻子站在右边, 孩子们站在前面, 一家人簇拥着总书记。

  伴随着相机快门的咔嚓声, 这一刻被定格了。 “这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刻! ”吉好也求告诉记者。 离吉好也求家几百米的热烈日作家, 也迎来了总书记。 22岁的热烈日作, 是站在门口迎接总书记的。 站着, 对她而言, 是一种胜利。

  7岁时, 她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左下肢, 几年后又失去了父亲, 母亲也常年在外。 在政府帮助下, 她安装了义肢, 到成都龙泉驿红十字卫生学校读书, 刚刚毕业。

  “我告诉总书记, 想回到村里幼教点当辅导员, 教孩子们学好普通话, 养成好习惯。 总书记夸我很不容易, 很了不起。 ”说到这儿, 热烈日作脸上有些腼腆, 但更多的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火塘边的脱贫讨论会

  “过去的确是有‘鬼’的, 愚昧、 落后、 贫穷就是‘鬼’”

  镜头回放

  ●火塘边, 总书记与村支部书记、 贫困户一起, 讨论热烈。 “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个民族, 一个家庭, 一个人都不能少。 ”总书记的话让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彝家人好客。 节列俄阿木说, 他做梦也没想到, 能在自己家里招待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贵客。

  总书记进门时, 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烧得正旺。 节列俄阿木邀请总书记入座: “最尊贵的客人应该坐火塘的上方。

  大家围坐在火塘边拉起了家常。 村民们回忆说, 总书记的一席话, 比火塘里跳动的火焰, 还要让人感到温暖。

  “我们搞社会主义, 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个民族, 一个家庭, 一个人都不能少。 ”总书记的话, 让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

  总书记鼓励大家一起为脱贫奔康出主意想办法, 想说什么说什么, 随便说。

  一场人人争相发言的讨论会, 在火塘边开始了。

  村支部书记某色比日说出举措: 今年村里将利用产业扶持周转金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要购买11头西门塔尔牛、 140只能繁母猪、 1600只鸡, 确保群众有稳定收益。 种植业方面, 大力推广种植良种良法, 通过“借薯还薯”扶持贫困户人均种植1亩青薯9号, 今年种植面积将达800亩, 预计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说完这些, 某色比日看到, 总书记脸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村支部副书记洛古有格说的是“共产党员要带头”。 他是土生土长的本村大学生, 回家乡办的养殖合作社吸收了36户贫困户。 合作社把母猪免费提供给农户, 农户将产下的小猪养大后, 收入与合作社七三分成, 一家一年能赚2000多元。 “今年将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洛古有格很有信心。

  村民说尺阿呷告诉总书记, 丈夫做胆结石手术, 多亏了国家的救助政策, 自家基本一分钱没出。 “党的政策瓦吉瓦(彝语: 好), 共产党卡沙沙(彝语: 谢谢)!

  村民吉伍尔莫告诉总书记, 之前, 家里人生了病, 总觉得是有“”作怪, 不去看医生。 后来在帮扶干部的教育下养成了爱卫生的习惯, 从那以后, 家里人生病就少了, 还在村里的卫生评比中得了流动红旗。

  总书记接过话说, 过去的确是有“”的, 愚昧、 落后、 贫穷就是“”。 这些问题解决了, 有文化、 讲卫生, 过上好日子, ”就自然被驱走了。

  火塘边, 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 与来自党组织最基层的支部书记, 以及贫困户一起, 讨论热烈。

  “总书记要我们扎扎实实把愿景落实, 不图虚名, 不搞形式。 ”党员干部们把这些话记在心里。

  重温总书记的谆谆勉励, 大家浑身充满干劲。 张凌等驻村干部向记者表示, 三河村不脱贫, 自己就不离开。

  从贫困走向小康

  “新产业发展起来了, 是个很好的事情”

  镜头回放

  ●总书记与吉地尔子亲切握手。 此时, 吉地尔子才看清, 总书记两鬓已斑白。 这让他鼻子一酸: “总书记日理万机, 那么累, 走过千山万水来看我们, 证明他心里有我们。

  ●吉地尔子的儿子吉地尔合含笑回忆, 总书记看到卫生间里面有淋浴喷头, 问他“现在是天天洗澡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 总书记笑了。

  距离三河村20来公里的解放乡火普村, 是总书记当天视察的第二个地方。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 火普村脱贫了。 得知总书记要来, 贫困户吉地尔子头天夜里兴奋得辗转难眠, 凌晨4点就翻身起床, 打扫院落, 烧旺火塘, 总书记来了不能冷着”。

  同样是在凌晨, 67岁的村民约则阿里已摸黑翻过了一个山坡, 走在赶往村口的山路上, 他想早早地去迎接总书记。

  吉地尔子记得, 自己对总书记说的第一句话是: “啊波波(彝语: 啊), 喜鹊叫, 贵客到, 总书记您好!

  总书记与吉地尔子亲切握手。 此时, 吉地尔子才看清, 总书记两鬓已斑白。 这让他鼻子一酸: “总书记日理万机, 那么累, 走过千山万水来看我们, 证明他心里有我们。

  从三河村到火普村, 是从颠簸不平的土路, 走到了平整的水泥路。 路的变化, 正是当地群众与贫困作战, 不断走向小康的缩影。

  火普村的水泥路是干部群众一起用汗水“夯成”的。 驻村干部罗衣体告诉记者, 2015年村里的主干道还是土路, 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为了修路, 村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 全村青壮年劳力齐上阵, 日晒雨淋也无一人抱怨。 路通了, 火普村的面貌日新月异。

  吉地尔子自豪地告诉记者, 他家位于火普村高处, 总书记站在他家院子里眺望, 村庄新貌一览无遗——

  最远处, 是村庄旧址, 不仅面临泥石流等地灾威胁, 土坯房也摇摇欲倒。 稍近一点, 是一栋栋灰瓦白墙的新居, 院里能看到太阳能板和锅盖天线, 新居左侧是新建的牛棚, 右侧有一片白色大棚、 一片黑色大棚。

  “白色大棚里, 试种了1.7亩高山错季草莓; 黑色的, 试种了5.1亩羊肚菌; 牛棚里, 是156头新引进的西门塔尔肉牛。 ”火普村第一书记马天给总书记报告, 村里希望通过新品种来革新种养业。

  “新产业发展起来了, 是个很好的事情。 ”总书记的回应让他很受鼓舞。

  村庄与产业的变化, 也改变了每个村民的生活。 ——房子更美了。 如今的火普村, 几乎家家都住上了新房, 房里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 大家还看上了电视, 用上了手机。 之前那种门前一堆肥、 人畜共处的现象, 已不复存在。

  ——日子更好了。 总书记走进吉地尔子家厨房, 揭开锅盖看到的是当地过年“大餐”——苦荞粑粑、 腊肉香肠、 煮鸡肉、 萝卜炖排骨。 一抬头, 看到天花板上密密麻麻挂着的香肠腊肉, 总书记连连点头。

  ——习惯更好了。 穿过厨房是卫生间。 吉地尔子的儿子吉地尔合含笑回忆, 总书记看到卫生间里面有淋浴喷头, 问他“现在是天天洗澡吗”,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 总书记笑了。 马天补充: 叠洗被子、 坐椅子上吃饭……大家没有把原先的坏习惯搬进新居。

  ——风气更好了。 在外读书的年轻人每次回村, 都能感受到村里的新变化, 办起了幼儿园和夜校, 喝酒的人少了、 上夜校的人多了。

  阿子约杂没有想到会在村里遇上总书记。 听说阿子约杂是村里的幼儿园老师, 总书记特意握着她的手说, “你们辛苦了, 未来靠你们。

  村里有太多变化, 阿子约杂都想告诉总书记: 在她回村任教的3年里, 孩子们从最初用普通话打招呼都不会、 见陌生人就躲, 到如今能主动向叔叔阿姨问好。 “用普通话沟通, 是拥抱外面世界的第一步”, 她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留客歌》久久回荡

  “祝大家幸福安康, 早日脱贫奔小康”

  镜头回放

  ●火普村村支书吉色次哈把一件彝族传统服饰——白色的查尔瓦送给总书记, 这个礼物很珍贵”, 总书记披上查尔瓦, 同乡亲们道别, 现场顿时沸腾了。

  时间飞逝, 话短情长。 村干部们事后回忆, 当天中午, 原本预计总书记离开的时间一再延后, 到了12点40分, 全村男女老幼才依依不舍地聚在道路两旁, 向总书记告别。

  村支部书记吉色次哈排在队伍最前列, 他把一件彝族传统服饰——白色的查尔瓦送给总书记, “感谢总书记, 我们彝家儿女过上好日子、 住上好房子了, 我代表我们全村人民, 向您献上代表吉祥的礼物。

  “这个礼物很珍贵”, 总书记微笑着披上查尔瓦, 同乡亲们握手道别。

  看到这一幕, 人群沸腾了。 “习总书记卡沙沙(彝语: 感谢)! ”“习总书记库史木撒(彝语: 新年好)! ”“习总书记子莫格尼(彝语: 吉祥如意)! ”问候与祝福声, 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 不知是谁起头, 村民们一遍又一遍唱起了彝族民歌《留客歌》:

  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要是不走不行了明年今日早早来……群山之间, 蓝天之下, 没有指挥, 没有伴奏, 清冽的歌声, 久久回荡, 像是灿烂的阳光, 像是奔涌的春水……

  歌声传递着彝族人民对共产党的感激与拥戴, 歌声倾诉着老百姓对人民领袖的热爱和不舍。

  这歌声, 在山间回荡, 更在人们的心间流淌, 很多人唱着唱着, 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擦去泪水, 人们一直在唱着, 跳着……

  昭觉县委书记和县长牢牢记住了总书记的叮嘱。 歌声中, 总书记走到汽车门前, 转身叮嘱他们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把共产党对老百姓的承诺一一兑现”。 县委书记子克拉格回答: “我们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 不辜负使命。

  “祝大家幸福安康, 早日脱贫奔小康! ”总书记最后对村民致以祝福, 上了车, 又回头挥手作别。

  村民们的歌声, 直到总书记的车驶出很远, 也没有停。 送别了总书记, 吉地尔子跑到自家草莓地里。 县里请来的技术指导孙国全第二天要回家过年, “赶在他走前, 要再学点经验。 ”在孙国全看来, 这里的高山草莓没污染少虫害, 只要能成功结果, 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喔, 还真说中了! ”孙国全轻轻拨开嫩叶, 两颗微微泛红的草莓, 就躺在叶子下面。

  足迹2

  2018年2月11日下午晴

  天府新区、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寄望天府新区腾飞

  立春刚过, 兴隆湖畔乍暖还寒。 2月11日17时许,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府新区。 这是总书记第一次考察天府新区, 也是党的十九大后, 总书记的首次国家级新区之行。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 国家寄予厚望, 要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促进西部地区转型升级、 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格局等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新时代, 如何肩负好新使命?

  更高质量描绘新区蓝图

  “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 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 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镜头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规划图前驻足良久, “四川是地震频发区, 规划选址如何处理好避灾问题? ”“地下管廊能跑车吗?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总书记看得很细也问得很细。

  ●“兴隆湖是哪个‘兴隆’? ”总书记饶有兴致地提问。 “生意兴隆的‘兴隆’。 ”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书记杨林兴回答。

  12日, 在工作人员李红萍的带领下, 记者来到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

  展示厅所在的位置是这片区域的高点, 前一天下午, 总书记站在这里凭栏眺望——

  北面: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NOKIA、 上海贝尔、 启明星辰等招牌林立; 东侧: 英特尔股权投资基金、 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已经启用……其中,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和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更是总书记亲自促成或揭牌的项目。

  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书记杨林兴特别向总书记汇报了位于兴隆湖畔的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情况: 已动工科技创新载体150万平方米, 引入科技研发单位86家, 引入两院院士8名、 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千人计划”人才152名。

  “兴隆湖是哪个‘兴隆’? ”总书记饶有兴致地提问。

  “生意兴隆的‘兴隆’。 ”杨林兴回答。 听说以前这里是滞洪区, 现在临水营城、 兴利除害、 蓄水成湖, 形成3平方公里的水面, 并将环湖15平方公里区域作为科学城的起步区, 总书记微笑点头。

  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任远记得, 在天府新区规划展示厅, 让总书记驻足最久的, 是天府新区的规划建设蓝图。

  成都市领导汇报, 天府新区在规划调整过程中, 压缩了生产空间, 调优了生活空间, 扩大了生态空间。

  “四川是地震频发区, 规划选址如何处理好避灾问题? ”“地下管廊能跑车吗?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总书记看得很细也问得很细。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早在去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 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 总书记就十分关注成都平原的农村和农业发展。

  天府新区的规划展示沙盘上, 城市与山水共生, 天府中心、 成都科学城、 鹿溪智谷……一个个城市组团, 沿湖沿绿而栖, 鳞次栉比的高楼与金色的油菜花地、 翠绿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共同搭配出崭新的城乡景致。

  “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 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 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新要求。

  12日, 杨林兴已经在谋划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工作: “未来, 我们要更高质量、 更高水平地把绘在图纸上的美好蓝图书写在大地上!

  目睹了总书记考察天府新区的过程, 李红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天府新区籍田镇人, 这几年, 我见证了新区一天天的‘成长’, 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讲述天府新区的故事。 今天, 我很自豪, 总书记也聆听了我们的故事!

  李红萍不知道, 当天下午总书记一行风尘仆仆, 是从500公里外的大凉山赶来的。 但她记得, 天色已暗, 总书记的车队又匆匆驶向调研的下一站。

  聚焦自主创新的“专业”对话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镜头回放

  ●在信息安全网络展示平台和第二厂房无尘车间, 总书记看得很“专业”, 提问也很“专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竞争力在哪里? 生产流水线上的智能化水平究竟如何? 项目硬件软件国产化率是多少?

  夜色降临, 位于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的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 迎来了总书记。

  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 是成都市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的成果, 是中国电子一号系统工程——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近年来四川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之一。

  公司员工回忆, 总书记首先来到企业产品体验中心, 通过大屏幕了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产业布局、 战略定位及四川省、 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在信息安全网络展示平台和第二厂房无尘车间, 总书记看得很“专业”, 提问也很“专业”。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学军向记者还原了他与总书记的一段对话。

  “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竞争力在哪里? ”总书记关切地询问。

  孙学军自信回答: 项目拥有三大核心技术, 首次导入五道光罩新型金属氧化物制造工艺, 相较传统工艺技术, 生产成本和产品性能上都更具优势, 是中国首条以金属氧化物为核心技术、 面向8K以上超高分辨率电视市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总书记再问, 生产流水线上的智能化水平究竟如何? 项目这么大, 国产化率是多少? 相比以前硬件和软件的国产化水平有没有很大的提升?

  孙学军回答有底气: 企业有15到20套智能制造系统, 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项目硬件将近30%实现国产化。 检测系统的软件和智能系统的软件都用的国产系统。

  总书记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唯改革者进, 唯创新者强, 唯改革创新者胜! 孙学军说, 他的底气源于一个平均年龄仅26.8岁的年轻团队。 从项目开工到下线点亮仅用时16个月, 创造了全球同类型液晶面板项目建设最快的“世界速度”。

  因为不能跟随总书记一道进入参观车间, 这支300多人的年轻员工队伍, 早早守候在总书记离开公司的必经之路上。

  18时44分, 总书记走出参观车间, 掌声雷鸣般响起,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总书记好! ”现场顿时沸腾起来, “总书记新年快乐!

  品质工程师李增慧注意到, 一段短短20多米的路, 总书记走了4分多钟, 与大家依次握手, 向大家拜年。 上车后, 总书记还特意拉开车窗, 向大家挥手告别。

  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殷切希望, 牢牢刻在大家心底。

  足迹3

  2018年2月12日上午晴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

  重逢映秀花开了

  2月12日, 再过整整3个月, 就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纪念日。

  十年前, 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广、 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猝不及防地袭击四川。 震后不久, 习近平同志就冒着余震赶到震中映秀, 考察抗震救灾情况。

  他的殷殷嘱托、 切切叮咛, 给灾区干部群众带来巨大鼓舞。

  十年过去了, 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已经焕然一新。 浴火重生的震中映秀, 期待着与总书记——灾区群众的亲人, 重逢。

  十年巨变的背后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镜头回放

  ●总书记一下车, 没有立即就走, 而是站在原地缓慢地环视小镇, 仿佛在对比记忆中十年前的样子。 从这个细节能深切感受到他对灾区群众的惦念、 对灾区变化的关切。

  ●听说当地通过发展“汶川三宝”, 农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 总书记开心地说, 老百姓的收入起来了, 党中央也就放心了。

  2月12日, 农历腊月二十七。 映秀人与总书记重逢的日子。

  天清气朗, 富有浓郁藏羌风情的特色小镇上, 街头巷尾、 餐馆民房插满国旗, 在湛蓝的天空下格外鲜红。

  映秀人有许多话想向总书记报告——您到过的映秀镇道路抢通现场, 如今已建成都汶高速, 并穿越崇山峻岭, 继续向马尔康延伸。

  您无比挂怀受灾群众安置, 如今, 镇上藏羌风格的漂亮住房林立, 最安全的是学校, 最现代的是医院, 最满意的是群众。

  ……

  当地群众回忆, 当天上午, 听到有人欢呼: 总书记来了! 大家看到, 一出中滩堡隧道, 总书记径直前往位于镇上的漩口中学遗址, 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

  花篮上方, 垂下两条红色缎带, 献给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两行金字, 十分醒目。

  纪念雕塑西侧, 是一面“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记事浮雕墙”。 墙上铭文记述: 中国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 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 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壮丽诗篇!

  大家都记住了总书记的叮嘱: 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 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家深有感触地说,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离开漩口中学遗址, 总书记乘车沿东莞大道前往映秀场镇。

  位于映秀场镇的中滩堡村刚刚成功创建州级“四好村”。 招展的五星红旗、 悬挂的大红灯笼、 飘香的腊肉香肠, 让村里充满了年味儿。

  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 映秀镇党委书记蔡代敏, 分别代表藏族、 羌族同胞向总书记献上哈达和羌红, 并用藏语、 羌语道出祝福“扎西德勒”“纳吉纳鲁”。

  令他们感动的是, 总书记接过哈达和羌红, 特意询问“纳吉纳鲁”是什么语言、 是不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这充分体现了对少数民族的尊重。

  张通荣还观察到, 总书记一下车, 并没有立即就走, 而是站在原地缓慢地环视小镇, 仿佛在对比记忆中十年前的样子。 “看得非常仔细, 从这个细节能深切感受到他对灾区群众的惦念、 对灾区变化的关切。

  灾区的变化有多大? 在中滩堡村文化广场, 省领导用四块展板讲述了汶川地震灾区涅槃重生的故事: 从城乡面貌到基础设施, 从生态环境到民生事业、 产业发展。

  张通荣发现, 有三幅照片总书记特别关注: 唐家山堰塞湖的地灾治理和生态修复、 东方汽轮机厂的新生、 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的重建。 每听到一个灾后重建的好消息, 总书记脸上的笑容就更深了几分。

  展板前, 总书记问得仔细; 问答间, 干部们心里热乎。 透过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性成就, 总书记谈到, 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让经历了十年不平凡历程的灾区干部群众, 发自肺腑地赞同。

  总书记还叮嘱灾区继续推动产业发展、 民生改善。 “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人民领袖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当地干部感慨。

  总书记的叮嘱, 张通荣铭记在心, 而总书记的一句朴实的话, 更是令他感动落泪。

  当听说汶川通过大力发展甜樱桃、 脆李子、 香杏子“三宝”, 实现了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时, 总书记开心地说, 老百姓的收入起来了, 党中央也就放心了。

  “这句朴实的话我一定会记一辈子……”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张通荣再度红了眼眶。

  从映秀茶看生态扶贫

  “精益求精、 创造名牌, 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

  镜头回放

  ●“总书记, 能和我们一起打茶吗? ”尽管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总书记, 但感到“总书记亲民随和”, 小雪就“麻起胆子”请求。 总书记接受了邀请。

  ●听说茶祥子参加了“沿海上丝路, 讲中国故事”活动, 总书记详细询问映秀茶出访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蒋维明感动万分: “是总书记倡议的‘一带一路’, 为我们民族地区的茶创造了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 ”12日中午, 在茶祥子制茶坊, 记者见到了制茶坊主人蒋维明。

  蒋维明难掩激动地回忆, 总书记走进制茶坊, 见烘焙工人正在烘烤砖茶, 遂向他们问好, 并拿起一块砖茶闻了闻, 问: “这是什么茶?

  “是黑茶, 阿坝州西路边茶的一种。 ”蒋维明解释。 2012年, 从事藏茶研究生产多年的民间制茶艺人蒋维明, 举家从雅安来到映秀, 入驻映秀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文化创意园。 复原茶马古道上的西路边茶, 成了他的梦想。

  蒋维明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茶叶质量安全, 以及茶产业对周边老百姓的致富带动作用。 当得知这里的茶叶原料很多来自周边老百姓采集的“窝窝茶”, 每年能带动170多户当地群众增收100多万元时, 总书记连连点头。

  22岁的作坊店员小雪正站在酥油桶旁打酥油茶。 她没有想到, 总书记会主动向她问候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扎西德勒! ”小雪也向总书记送出祝福。 “这是在打酥油茶吗? ”指着眼前略显瘦高的彩绘木桶, 总书记问她。

  “是的。 ”小雪回答说, 藏族同胞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茶, 打酥油茶是每天早晨必做的“功课”, 酥油里有花生、 核桃, 制作酥油茶也是幸福生活的象征。

  “总书记, 能和我们一起打茶吗? ”尽管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总书记, 但感到“总书记亲民随和”, 小雪就“麻起胆子”请求。

  总书记接受了邀请, 笑着走到酥油桶前。 小雪扶着酥油桶, 总书记右手握住木柄, 他们边打酥油茶, 小雪边念祝福语: “天地吉祥, 万物和美, 祝愿家人安康!

  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茶祥子的展厅里摆放着一盒盒“大土司”品牌的映秀茶。 去年, 茶祥子参加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沿海上丝路, 讲中国故事”活动, 这些映秀茶随邮轮出访多国。 总书记很感兴趣, 详细询问, 并翻阅了茶祥子制茶理念的宣传册。

  来自茶马古道, 走向广阔的“一带一路”。 蒋维明感动万分: “是总书记倡议的‘一带一路’, 为我们民族地区的茶创造了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

  总书记勉励蒋维明, 精益求精、 创造名牌, 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

  此时, 蒋维明的妻子正行走在“一带一路”上。 2018欢乐春节·四川风采”活动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举行, 大土司”黑茶再度亮相异国他乡。

  总书记从展厅走出, 蒋维明的妈妈、 76岁的司慧茹, 挺直腰板, 右臂一挥, 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总书记很好奇, 当即询问老人是不是当过兵。

  “是的, 我是1958年的兵。 ”尽管年事已高, 老人依然神采矍铄, 吐字有力。 她入伍后参与过多型火箭的研制。

  “我是1979年退伍的, 没有想到, 都这么大把年纪了, 还能够在家门口见到中央军委主席。 ”见过大场面的司奶奶, 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老人说, 如今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大了, 老百姓的生活和日子也充满了安全感, 强军梦、 强国梦, 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触手可及。

  州领导向总书记汇报阿坝州以生态扶贫为主线索的扶贫思路。 看到总书记赞许地点头, 张通荣心里更亮堂了: “茶产业是生态产业, 总书记表面上看的是茶庄, 其实是看发展生态对群众脱贫的带动作用。

  一起享受幸福生活和劳动的快乐

  “在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

  镜头回放

  ●总书记拿起一双筷子, 和刘先燕一起动手炸酥肉, 炸完一块又一块, 完完整整炸了四块。 刘先燕很激动: “都说总书记亲民, 近距离感受更加深刻。

  ●总书记亲自转动磨盘, 白花花的豆浆流进盆里。 总书记笑着说: “很练臂力啊, 真是越磨越带劲。

  映秀镇东莞大道两旁分布着大量的餐馆、 旅社、 商铺。

  其中一家——“博爱新村豆花庄”的老板杨云刚满脸喜悦, 向记者分享总书记到他家饭店做客的故事。

  为什么取名“博爱”? 杨云刚向总书记解释, 从住房重建到发展旅游业, 都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实现的, 恩情不能忘。

  临近春节, 总书记关心年货准备情况。 杨云刚带着总书记在饭店仔细察看。 门口棚架上, 整齐地挂着一块块腊肉, 桌上大盆子里, 装着腊猪头、 腊排骨、 腊猪尾等制作“九大碗”的食材。

  杨云刚没有想到, 总书记认识“响皮”, 那是一种将猪皮刮油、 汆水、 晾干、 油炸而成的地方美食。 “总书记指着我们家的响皮说, 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响皮。 ”杨云刚乐得合不拢嘴。

  饭店的主厨——杨云刚的老伴刘先燕正在炸酥肉, 她没想到的是, 总书记也拿起旁边的一双筷子, 和她一起动手炸起来。

  记者12日下午到饭店回访时, 刘先燕激动的心情仍难以平复: “都说总书记亲民, 近距离感受更加深刻。 ”旁边的群众也七嘴八舌地向记者补充说, 总书记认认真真炸完一块又一块酥肉, 整整炸了四块, 他是真正在跟老百姓一起享受幸福生活, 享受劳动的快乐。

  饭店的另一边, 正在磨豆花。 在映秀老百姓眼中, 映秀的水好, 因此制作的豆花、 豆干是都能够代言映秀的美食。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转动磨盘, 白花花的豆浆流进盆里, 他笑着说: “很练臂力啊, 真是越磨越带劲。 ”现场响起阵阵欢声笑语。 杨云刚的儿子杨川暗自赞叹, “总书记转起石磨, 很是那个样子!

  谈家常、 问冷暖, 随和的总书记在豆花庄里像是来走亲戚的亲人。 人民领袖走到人民中间, 让杨云刚一家倍感温暖。

  杨云刚告诉总书记, 他家一年纯利润有15万元, 日子过得非常好。

  其实不单单是杨云刚家, 2017年, 映秀镇接待游客256万人次,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8元。 总书记勉励大家, 在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

  “总书记嘱咐我做生意要努力、 要诚恳, 我也回答得干脆, ‘您放心! 您放心’。 ”杨云刚说, 自己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今后一定会注重食品安全, 跟全镇人民一起努力打响映秀美食的品牌。

  杨云刚请镇上的文化名人王程为自家撰写了一副春联: 上联: 不忘初心, 汶川正崛起, 恩如玉液千家醉; 下联: 常怀使命, 映秀欲腾飞, 爱似春风万物苏。 横批: 感恩祖国。

  这一天的映秀镇, 春风拂面, 情润心田。

  期待新十年花开更艳

  “我很牵挂这个地方, 十年了, 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

  镜头回放

  ●十年后再次握着习近平的手, 张仕力热泪盈眶, “总书记白头发多了, 但对老百姓的关心、 爱护, 还和十年前一样。

  ●二十多米的距离, 总书记走得慢, 百姓围得拢, 大家都伸出手, 总书记一一握过, 一一问好, 一一道别。 村民鲁祥翠喊了句“让我们唱首歌送给总书记”, 镇上男女老少齐声唱起了《映秀花开了》。

  63岁的张仕力说, 他和总书记“有缘分”。 十年前, 作为中滩堡村的会计, 他在映秀镇板房区与前来看望慰问大家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见面, 第一次握手。 “他的到来给我们鼓了劲, 让大家抗震救灾的信心更足了。

  十年过去了, 那次握手的温暖, 经久未散。 看到总书记从博爱新村豆花庄里出来, 镇上居民喊着“总书记好”“主席好”“总书记过年好”……映秀大道变成了沸腾的海洋。 张仕力抱着小孙女张书语, 挤到了前排。

  习近平微笑着, 亲切地与群众握手。 来到张仕力跟前, 总书记停了一下, 左手握住张仕力, 右手还捏了捏张书语的小脸。 “热乎, 厚实, 有力。 ”张仕力回忆说, 再次握着习近平的手, 他热泪盈眶, “总书记白头发多了, 但对老百姓的关心、 爱护, 还和十年前一样。

  张仕力信心满满: “总书记这次又带来党中央的鼓舞和关心, 我们脱贫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

  二十多米的距离, 总书记走得慢, 百姓围得拢, 大家都伸出手, 总书记一一握过, 一一问好, 一一道别。

  眼看着总书记就要上车了, 中滩堡村村民鲁祥翠喊了句: “让我们唱首歌送给总书记! ”说完, 她唱起了镇上男女老少都会唱的《映秀花开了》, 大家跟着齐声唱了起来——

  映秀花开了歌儿响起了人间大爱的地方洒满真情和阳光映秀花开了鸟儿飞来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充满生机和希望……深情而真诚的歌声在现场回荡, 很多人眼里泪光闪闪。 人群中, 个子小小、 被总书记亲切地扶住肩膀的汤星月, 是这首歌的原唱。 汶川地震时, 10岁的她被楼板压住而受伤, 从此再没长高。 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呵护下, 热爱歌唱的她在2014年演唱了这首映秀当地人作词作曲的《映秀花开了》, 去年又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破格录取。

  “感恩, 是父母常对我说的二字, 也是我们所有映秀人都深深理解的两个字。

  一首感恩歌, 唱出了生机, 放飞了梦想。 “看到百姓生活幸福安康, 总书记表示, ‘我很牵挂这个地方, 十年了, 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 ’”张通荣回忆说, “上车前, 总书记专门叮嘱我们, 这里是国家生态功能区, 又是曾经发生灾难的地方, 要继续做好防震减灾、 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工作, 实现发展与环境共兴。

  牢记总书记嘱托, 张通荣表示, 汶川县将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 转型发展效益战、 健康中国汶川实验地”建设立体战等“八大战役”, 以总书记视察映秀为新起点, 再出发。

  十年, 映秀花开了。 期待新十年, 花开更艳。

  足迹4

  2018年2月12日中午晴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

  祝福战旗村更振兴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四川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所在地。 总书记在川调研的最后一站, 选择了大名鼎鼎的战旗村。

  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 1965年因在兴修水利、 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 改名战旗村, 后来凭借敲响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等探索而声名远播。

  2月12日中午,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战旗村, 体验乡村生活, 购买乡村特色产品, 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 其乐融融。

  产业看得细问得实支招准

  “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

  镜头回放

  ●总书记来到“唐昌布鞋”展示台前, 唐昌布鞋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赖淑芳提出想送总书记一双鞋, 话刚说出口, 总书记就笑着说, 送我不行, 我花钱买一双! 布鞋标价160元, 总书记坚持付给她200元钱。

  ●听说崇宁萝卜干通过“梳妆打扮”创品牌, 卖出了“肉价钱”, 总书记鼓励企业搞农旅融合发展, 小萝卜干还有大空间。

  12日快到11点时, 总书记一行的车辆停在了战旗村广场。

  村支部书记高德敏紧紧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手, 暖和、 厚实, 这让他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 但他还有担心: 自己说普通话不流畅, 说四川话又怕总书记听不清。

  “我试着问总书记, 用四川话汇报好不好? 他笑着点点头说: 好! ”高德敏没想到总书记这样好说话, 一下子吃了“定心丸”。

  “战斗的旗帜, 坚强的堡垒”——这是记者走进战旗村时, 迎面而来的标语。

  站在展板前, 仍沉浸在激动中的高德敏给记者讲述起那难忘的记忆。 “战旗村怎么来的? ”“发展集体经济老百姓怎么得实惠? ”“农村改革如何突破? ”“党组织战斗堡垒咋打造? ”“党务村务如何公开? ”……高德敏说, 总书记一边认真听介绍, 一边仔细看展板, 还不时提问。

  高德敏记得, 在汇报完前往下一个点位过程中, 总书记还细细询问了村上给百岁以上老人每季度发放900元生活补贴的事。

  “一个大国领袖, 关心这么实、 这么细的事! ”高德敏感触很深。

  记者见到赖淑芳时, 她正想找部手机给儿子打电话, 记者把自己的手机递给她。 由于太激动, 她在连续几次输错号码后, 终于打通。

  “喂, 儿子, 我告诉你个好消息: 刚才总书记买了我们家的布鞋了!

  一个多小时前, 就在赖淑芳的“唐昌布鞋”展示台前, 总书记笑着跟她说: “我花钱买一双!

  赖淑芳是唐昌布鞋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她原本想送总书记一双鞋, 话刚说出口, 总书记就笑着说, 送我不行, 我花钱买一双! 布鞋标价160元, 总书记坚持付给她200元钱。 看着手里两张崭新的百元钞票, 赖淑芳激动得泪光闪闪: “他就跟自己屋头的大哥一样!

  “唐昌布鞋”是“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中的展位之一。 大厅里, 从唐元韭黄到郫县豆瓣, 从精美蜀绣到朴实布鞋, 从“互联网+共享农业”连接城乡到利用大数据开发农产品, 集中展示了川西平原产业发展、 农村改革的成果。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基础。 在战旗村考察调研的50多分钟里, 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是总书记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总书记一路看, 一路问, 一路支招, 一路寄语。

  “跟大家挨个握手, 一点架子都没有! ”“看得细, 问得实, 支招准, 让我们坚定了加油干的信心! ”总书记的平易近人和对产业发展的熟稔与关心, 感染了大厅里的每一个人。

  大厅里, 唐元韭黄、 云桥圆根萝卜等农产品青翠欲滴, 杏鲍菇等食用菌肥美粗壮, 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韭黄能炒回锅肉么? 杏鲍菇是不是有杏仁香? 总书记拉家常一样虚心“请教”身旁的农民。

  看到一旁的人人耘“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 总书记走上前去。 “你是大学生创业? 哪里人呢? ……”平台创始人秦强觉得, 这些话就像自己回乡过年路上遇到的父辈一样。

  得知秦强离开著名的甲骨文公司, 带着20多个大学生, 回到巴中老家创建平台, 总书记连连提问。 “平台模式是什么? ”“线上线下如何连接的? ”“用户有多少?”秦强说, 没想到总书记问得这么细致、 这么专业, 直指要害。

  秦强在显示器上随机点开巴中市恩阳区一家黑猪养殖基地直播视频, 告诉总书记, 消费者用手机APP就能看到养殖全过程。 “运营半年, 在川已发展12个种养基地, 2万多注册用户, 还推动城市居民与贫困户通过认养、 按需种养方式, 带动300户贫困户增收。

  秦强最激动的是, 总书记连连点头, 跟自己说, 你们把很多虚拟的东西变成了现实, 要鼓励村民用好互联网、 打开产销路子。 “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 ”秦强说, 今年要把这个模式向全国推广, 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互动种养平台旁边, 是蓉绣坊展位。 总书记走到展位时, 绣娘张勤正聚精会神飞针走线, 光亮明快的色彩在针下汇聚成精美图案。 这里不仅有罗中立名作《父亲》、 仇英的《莲溪渔隐图》, 还有国宝熊猫等精品。 总书记驻足端详, 频频点头。

  郫县, 正是蜀绣发源地。 蓉锦蜀绣公司董事长蔡世民打开一方丝巾, 只见上面牡丹红艳怒放, 彩蝶翩飞, 栩栩如生。 “总书记边看边问价格怎么样, 市场好不好。 ”蔡世民记得, 他还说这个作为礼品很好。

  蜀绣蜀锦以前80%是商务礼品, 如今应用产品提高到40%, 飞入寻常百姓家。 去年, 成都蜀绣蜀锦4.6亿元产值, 跟上百亿元的苏绣比还有差距, 下一步, 成都要发展蜀绣小镇奋起直追。

  仿佛是一种回应。 唐昌镇崇宁萝卜干专合社展位背后的墙上, 挂着一幅老照片: 1958年3月16日, 毛主席到郫县红光视察高级农业合作社。 “我告诉总书记, 上次毛主席到郫县视察合作社, 这次您也来看农民合作社, 正好60年! ”崇宁萝卜干专合社理事任健记得, 总书记马上回应道, 那次是毛主席来成都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总书记随后拿起一袋萝卜干仔细看。 “按照您要求, 我们不再像以前在田里卖、 路边卖、 论斤卖, 而是‘梳妆打扮’了再卖, 创品牌, 让萝卜干卖出了‘肉价钱’! ”任健说, 这引起了总书记的共鸣, 他鼓励我们农旅融合发展, 小萝卜干还有大空间。

  “看完了我们的产业, 总书记最后夸咱战旗村名字很有气势, 战旗飘飘, 名副其实, 夸我们的农民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住房让城里人羡慕! ”村民金小伟说, 当时大伙激动得把手都拍红了。

  向全国人民拜年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 宗旨”

  镜头回放

  ●82岁的抗美援朝老党员冯家祥握着总书记的手说: “您是我们的好领袖, 中国人民的福星。 ”总书记答道: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是为人民服务的。

  ●战旗村村民正在为过年做汤圆, 总书记竖起大拇指, 用四川话跟大家说, 祝你们的生活像吃汤圆一样, 安逸!

  尽管距离狗年春节还有几天, 但沉浸在喜悦里的战旗村, 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下午两三点, 战旗村里的人们仍三三两两围坐一起, 分享着激动的心情。 村里, 大红灯笼挂起来, 全家福照起来, 喜庆春联写起来。 “这是战旗村最热闹最幸福的春节!

  “领春联啰! ”一声吆喝吸引了记者。 几案前, 欧可洪摆开纸墨, 正挥毫写春联。 案前, 十多位村民排着队将自己喜欢的春联带回家。

  欧可洪是崇宁小学的美术老师, 被村上邀请来为乡亲们写春联。 见到总书记时, 欧可洪特地写了一个独创的“”字: 左边像个站立的人, 右上方被写成一个房子模样, 右下方则是一块田。 “我们这儿的老百姓都说, 有人有房有田, 就有福了。 我把这福字送您, 祝福我们祖国在您的领导下, 国泰民安。 ”欧可洪说, 他跟总书记介绍后, 总书记欣然接过“”字, 连连说好。

  面对记者, 12岁的杨禹鑫调皮地卖了个关子: “我喊‘习爷爷新年好’! 你猜怎么着? ”停顿了下, 他骄傲地告诉记者, “习爷爷摸了我的脸呢! 还问我, 今年多大了呀? 在哪里念书? 每天都住在学校吗? ”杨禹鑫觉得, 面前这位慈祥的习爷爷真亲。

  村口的求知亭里, 志愿者李光菊举着相机, 正在给村民们挨个照全家福, 两把太师椅背后, 也是一个巨大而鲜艳的“”字。 这是村里过年的习俗。 2月1日起, 李光菊就开始免费为乡亲们照相, 一直要到大年十五。

  总书记到来时, 正在拍全家福的是蒋继珍一家12个人, 年龄最大的公公冯家祥已82岁高龄, 最小的孙辈10岁, 一家四世同堂。 “总书记看见我公公, 就上来问老人家年纪多大了, 过得幸福不幸福。

  怎么不幸福? 住得好、 收入好、 日子美、 心气顺, 来自总书记的问候, 更让已经福气满堂的一家人, 感到了无与伦比的幸福。

  洋溢着满脸的幸福, 冯家祥握着总书记的手, 由衷地说: “您是我们的好领袖, 中国人民的福星! ”总书记答道: “谢谢,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是为人民服务的。

  记者来到冯家祥老人家中, 他翻箱倒柜找出珍藏的四枚军功章给记者看, 原来, 他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 追忆峥嵘岁月, 更觉眼前的幸福可贵, 我要为总书记点赞!”82岁的老爷子用上了时兴的流行语。

  傍晚时分, 战旗村便民服务中心门口广场上, 摆起长桌、 架起大锅、 燃起旺火, 沸水里浮起圆滚滚的汤圆。

  村民易奉阳告诉记者, 上午他正在包汤圆时, 总书记走上前来仔细观看, 还聊起北方跟四川的习俗不一样, 北方是大年十五吃汤圆。

  这天傍晚, 上百位村民排队领汤圆, 一起分享这份由内到外的甜蜜, 耳畔还萦绕着总书记竖起拇指、 用四川话对大家的祝福: “祝你们的生活像吃汤圆一样, 安逸!

  “总书记说, 乡村振兴不简单是产业发展, 精神文明、 文化生活都要搞好。 他希望战旗村再接再厉, 把乡村振兴这件事做好, 继续走在前列。 ”总书记的嘱托, 高德敏牢记心间。

  让全村人久久难忘的, 是总书记临别时的祝福。 站在广场上,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人民、 全国父老乡亲拜年, “祝全国各族人民, 新春快乐, 阖家幸福!

  党的十九大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从总书记披星戴月的行程里, 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叮嘱中, 我们看到了前行的方向和路径; 从各族干部群众壮志满怀的感悟中, 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新春在望, 瑞犬纳吉, 幸福无边! (记者 谭江琦 胡彦殊 梁现瑞 张守帅 胡敏 李淼 王云 熊筱伟 何勤华 罗向明 衡洁 蒋君芳 夏丽莎 阮长安 张立东 钟振宇 林凌 李欣忆 曾小清 张明海采写)

人民渠一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2月24日,人民渠一处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水利厅
为完成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任务贡献力量
  省人大内司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事处、报刊社人大网
做好新形势下四川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人民政府
做好新形势下四川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总书记的问候,激励新成昆线青年
  大凉山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建设工地上,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