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湾生态湿地二期今年启动

25.04.2014  08:43

  去年5月底建成的白鹭湾生态湿地,现已成为成都市民休闲游玩、青少年参加科普活动的最佳去处之一。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锦江区获悉,作为该区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白鹭湾生态湿地二期工程已经进入了规划设计阶段,今年以内就将实施。届时,5000亩的白鹭湾生态湿地将进一步扩大,为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明天就是周末了。市民不妨到白鹭湾生态湿地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深入了解这片生态湿地。特别是孩子们可以到这个天然的“生物多样性博物馆”里去认识自然物种,开阔眼界。

  承载强大生态功能

  不是一般公园

  目前建成的白鹭湾生态湿地一期,坐落于成都市区东南部,北临绕城高速,南与双流县交界。东西方向长约8公里,南北方向最短不到100米。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一期占地3.3平方公里(5000亩),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

  一到节假日,特别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总是有市民带上一家老小到白鹭湾来享受骑游乐趣,呼吸新鲜空气,洗涤浮躁心灵。

  在绝大多数市民心目中,白鹭湾的定义就是一个“超级大公园”。然而,在白鹭湾一期的景观设计顾问彭蓉看来,这却是市民对白鹭湾、对生态湿地的一个误解。

  在很多场合,彭蓉多次强调过,白鹭湾和一般的公园性质不同,作为生态湿地,它的特色更在于完整的生态系统及强大的生态功能。

  比如白鹭湾本身就具有水质净化功能。它从陡沟河引水进入湿地,在流过两个生物功能区时就将被水生植物净化。这批水生植物占地2万多平方米,负责完成杂草拦截、泥沙沉淀、硝化反硝化生物反应等任务,再对氨氮、总氮等成分进行降解,水质将从劣五类净化为三类,也就是从生活污水达到景观用水。

  建设方工程师吴晓斌介绍说,看似普通的这片水域,通过栽种、投放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性手段,每日污水处理能力可达25000吨。不仅湖区,相邻荷塘月色等区域的污水都可以承载处理。

  两年左右形成生物链

  更需科学管理

  “白鹭湾虽然具备为市民提供休闲、文化、娱乐等与一般公园相同的功能,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生态湿地。”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副院长何建认为,白鹭湾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

  2012年,成都市全面启动“六湖八湿地”湖泊水系建设:用五年时间,依托现有水系,在环城生态区建设6个湖泊、8片湿地,将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由7%提升到21%。

  其中,以白鹭湾为核心的锦江区三圣水生作物区是最早建成的生态湿地之一。开放近一年,它正慢慢发挥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促进成都大气和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前不久,由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2013·环保成就奖”颁奖揭晓,白鹭湾湿地荣获“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殊荣。

  白鹭湾生态湿地游客中心的显示屏上,实时公布这里和附近区域的空气质量即时数据,市民可直观了解这一大片生态湿地对于我们空气质量的有效贡献。

  正因为承载了巨大的生态功能,白鹭湾生态湿地的管理将极大区别于一般的公园,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办法。

  可能有细心的市民发现,白鹭湾的科普走廊两侧很多草都枯萎了,居然没人去打理。实际上,工作人员是“故意”的。“不清理它们,是为了让它们自然枯萎、再发芽。我们提倡越自然越好,任何植物都最好保持原生态。

  还有一个方面值得注意:按照规划,白鹭湾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链。在此之前,超负荷地承载人流也会对生态湿地带来一定影响。“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如果人过多,肯定会影响白鹭等野生鸟类的自然栖息。”当然,也势必会带来湿地内的污水处理、环境维护等压力增大。

  用实际行动

  与白鹭湾湿地“和谐相处

  作为城市湿地,和自然保护区不同,白鹭湾势必要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只是需要市民在与之亲近时,给予更多的呵护。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白鹭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负责人何杨认为,对成都市民来说,城市湿地的概念比较陌生,需要长时间的科普积累。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以白鹭湾为例,一期内有植物品种200余种,还有多种动物,是青少年普及生物知识的“天然课堂”。包括锦江区志愿者协会绿色生态志愿服务队、白鹭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在内的一些队伍,已发动更多志愿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作为普通市民和游客,更应该从身边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湿地。例如,进入湿地,不要乱扔垃圾,特别是烟头,以免带来火灾隐患;附近居民不要向湿地投放垃圾,造成污染等等。

原标题: 白鹭湾生态湿地二期今年启动